陈学忠老师运用
潜阳封髓丹治疗顽固性头胀伴便秘验案
佘滟1 陈学忠2
(1.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四川眉山 620680;2.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1.作者简介:佘滟,女,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彭山班学生,381385665@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陈学忠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谙熟中医经典,中医造诣深厚,善用经方治疗疑难病,以潜阳封髓丹治疗顽固性头胀伴便秘一例,疗效满意。
关键词:潜阳封髓丹 顽固性头胀伴便秘 陈学忠
陈学忠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谙熟中医经典,中医造诣深厚,临床中善于把握病机,灵活应用经方,且在疑难病例的治疗中颇有造诣。现举陈老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顽固性头胀伴便秘一例,见陈老善治疑难病之一斑。
案例:何XX,男,72岁,2017年8月14日初诊。
主诉:头胀、头晕、便秘2年。
现病史: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头胀、头晕,纳眠尚可,大便干结,在北京、香港等请多位名中医诊治,先后予以养阴、清泻肝火等治疗均疗效欠佳。近2年大便服通便药可如厕,不服通便药则秘结不通。时有牙龈肿痛,目干涩,视物模糊,怕冷。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20年,服药控制,自诉血糖血压控制良好,近两年频繁下肢水肿,长期服用利尿剂消肿,时有低钾血症发生。
刻下症:形体偏胖,面色潮红,头胀、头晕,怕冷,早晨感背心、脚冷明显,牙龈肿痛,大便昨日服通便药已解,今日未服药,现无便意。舌体偏胖、中有裂纹、舌质红、少苔少津,脉沉。
中医诊断:1.脑络痹 2.便秘
中医辨证:脾肾阳虚、虚阳上浮
治法治则:温补肾阳、纳气归肾
方剂:潜阳封髓丹加味
用药如下:
附子30g 干姜20g 肉桂10g 砂仁30g(后下)
盐黄柏30g 龟板30g 炙甘草15g
患者因煎药不便,要求用颗粒剂,4剂,一日三次。
2017年8月17日二诊:
诉服药后头胀、头昏减轻,牙龈肿痛减轻,仍怕冷,现双下肢轻度水肿。最兴奋的是便秘明显改善,服中药后未服通便药,现大便每日一次,通畅,舌体偏胖中有裂纹、舌质偏红、少苔,较前稍湿润,脉沉。上方加入生晒参30g、茯苓60g、改附片40g,继服4剂。因疗效显著,为求更好疗效,患者愿意此次药物医院代煎。
2017年8月21日三诊:
服药后小便通畅,小便量增多,感一身轻松;头胀消,仍头晕,餐后明显;背心冷消,下肢冷明显好转;口干减轻,牙龈肿痛不明显,大便一日一次,通畅。舌体偏胖中有裂纹、舌质淡红、少苔,有津液,脉沉。于上方中加入麦冬15g、五味子12,3剂,一日一剂,煎药机代煎。
按:潜阳封髓丹由元代许国祯记载的封髓丹与清郑钦安所创的潜阳丹共同组成。方由附子、姜制砂仁、龟板、黄柏、炙甘草组成,郑钦安在《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中分别阐述了潜阳丹和封髓丹在头面浮肿、咳嗽、腰痛、心烦、手心两足心痛痒异常等在10余条症候中的应用,病机归纳为“少阴真气发于上”、“真阳欲脱”、“肾虚”“阳虚”等。方中重用附子、温肾补命门之火,干姜温中助扶阳之力,砂仁纳气归肾,助运化,黄柏泻相火、坚阴气、调和水火,龟板敛阴潜阳,蜜炒甘草,取其补中焦,补土以伏火之意。后世医家认为该方的功效为温肾潜阳、纳气归肾。
该患者以顽固性头胀和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病程较长,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关,现患者血糖、血压控制良好,其并发症的治疗相对棘手,故患者重点寻求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阴虚阳亢、水不行舟可以致头胀头晕、便秘;清阳不升或虚阳上越、阳虚推动乏力,亦可致头胀头晕、便秘。病机不同,治疗方法截然不同。
患者有糖尿病气阴两虚之病机,院外专家据患者舌红少苔,辨为阴精亏虚,阴虚阳亢,反复予以清肝火、滋肾阴等治疗,患者质疑效果欠佳时,专家据舌象亦不敢调整治疗方向。陈老借前车之鉴,反复询问病史、症状、查看舌象,认为:患者虽舌质红少津,但舌体偏胖,且患者怕冷明显,有长期双下肢水肿,表明患者阳气已虚,阳虚津液不能敷布,水湿下注,不能上承,故见舌红少津,阳气推动无力故见便秘。患者尚有牙龈疼痛、面色潮红等热象,此为虚阳上浮之征,故选用潜阳封髓丹,温肾潜阳、纳气归肾。
患者服用颗粒剂4剂,既见明显疗效,诸症均好转,尤其便秘改善明显,方中无一味清润泻下药,只因鼓舞阳气,则助水行舟,二诊时考虑患者水肿,心脾肾阳气均虚,合用茯苓四逆汤,温阳益气利水。三诊患者诸症明显好转,加入麦冬、五味子是防温阳利水有伤阴之弊,治未病之意。
陈老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会有这样的理论自信,不被表向迷惑,坚持辨证论治,胆大心细,斩获良效,即给患者惊喜,亦给医者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