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黄芪防己汤合五皮饮验案1则

日期:2017-08-20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710
 

陈学忠老师运用黄芪防己汤合五皮饮验案1

 秦溢1,陈学忠2

1.新都区新繁镇中心卫生院,新都区新繁镇 6105012.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秦溢,女,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本科学士学位,新都区新繁镇中心卫生院,医师,974442212@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向某,女,54岁,以“颜面及双下肢水肿2余”就诊。中医诊断:水肿。辨证属脾虚湿盛,治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用黄芪防己汤合五皮饮加减而愈。

关键词:黄芪防己汤,五皮饮,水肿

《景岳全书·水肿论治》:“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脾而肤肉浮肿,传入肺则气息喘急。”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主要病变在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膀胱气化不利,发生水肿。其中以肾为本。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肺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而成水肿。各种病因,有单一原因发病者,亦有兼杂而致病者,致使病情颇为复杂。感受外邪而发,病位多在肺脾,多属实证,为阳水;内虚者病位在脾肾,多为虚证,为阴水。三脏发病可互相影响,如肾虚水泛,可逆于肺;肺气不降,失其通调使肾更虚,若脾虚湿盛,必损其阳,肾阳必衰,不能温阳脾土,脾肾俱虚。

陈老遣方用药遵从古法又独具匠心,仅用九位中药、短短数剂,令患者水肿完全消失,临床效果颇佳,现将验案总结如下:

患者向某,女,54岁,四川人,自诉颜面及双下肢水肿2余,既往在当地医院服用中药后颜面部水肿基本消失,双下肢水肿容易反复,按之凹陷,疗效不佳,后听说陈老治病高超,遂赶到新都区中医院,2017628日初诊,刻症见:双下肢水肿,伴打嗝、嗜睡乏力,纳可,二便正常,平素体胖。舌胖大淡嫩,边有浅齿印,质淡红,白腻苔。

中医诊断:水肿

辨证:脾虚湿盛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剂:黄芪防己汤合五皮饮加减,具体如下:

黄芪80g   桂枝30g     白术30g   汉防己30g   

陈皮20g   茯苓皮30g  桑白皮30g  大腹皮30g

生姜5

用法:煎服法:三日两剂,水煎取汁800ml,每次200ml,一日三次,饭后温服。

75日二诊,患者诉水肿基本消失,仍打嗝,故在前方上再加用陈皮20g。之后我打电话随访多次,患者自诉水肿、打嗝一并消失,从未复发,甚是感谢陈老。

分析:黄芪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陈老重用黄芪补气固表,健脾行水消肿,为君药;以防己祛风行水,与黄芪相配,补气利水作用增强,且利水而不伤正,为臣药;佐以白术健脾胜湿,与黄芪相配,益气固表之力更大;桂枝温阳化气;另一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共主受纳运化,位居中焦,通连上下,实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陈老认为该病的重要治病因素是气机不顺,故调理气机也是突破点。于是运用五皮饮利水消肿的同时,巧妙的加倍陈皮用量。陈皮正如《本草汇言》道:“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诸药配用。该方精简,却能健脾行气,气机调顺,水道通利,致水肿、打嗝顽固之证迅速治愈,吾辈佩服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