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柴胡桂枝汤应用一则

日期:2017-08-20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348
 

陈学忠老师柴胡桂枝汤应用一则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  佘滟

摘要:柴胡桂枝汤处自《伤寒论》太阳病篇,治疗太少两感之证,陈老善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外感病,举验案一则。

关键字:柴胡桂枝汤  陈学忠

陈学忠老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今举陈老应用柴胡桂枝汤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1.案例

XX、男、77岁,2017522日初诊。

患者因“多汗,自觉发热”一月来治。诉一月前因感冒发烧,(最高T38.8℃),在社区卫生中心服药及输液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但自觉发热,体温不高,汗多,畏风、怕冷、口干、口苦。社区医生处玉屏风合清热除湿中药3剂,患者服后无效,社区医生感觉棘手,介绍患者至省二中医院一门诊专家处,先处以三仁汤3剂,服后无效,再处以玉屏风合六黄汤3剂,服后仍无效。患者在候诊中听病人介绍云:“找陈学忠老师看看吧,虽说挂号费贵,但看得好病,而且药费不贵,名贵暗乡因,还是划算”,遂转诊至陈老处。

现症:形体偏瘦,自觉发热、口干、口苦、汗多、稍动则汗湿衣衫,大便稀溏,发病以来纳、眠稍差,多梦,舌体偏胖舌质淡偏瘀暗苔白腻,脉弱。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太少两感证;辨证:脾虚,余邪未尽;治则:扶正驱邪、太少两解;方剂:柴桂各半汤。

药物:  柴胡15g   桂枝15g   白芍15g   党参30g

 法半夏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生姜3

3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524日上午,患者到诊室,神情焦虑,诉服药后口干口苦甚,陈老嘱:“正常的,继续吃。”

525日二诊。诉昨日继续服药,至下午则感到口干口苦明显好转,发热、汗出全消,现仅轻微头发热、口干。查舌苔白腻明显减轻,舌体偏胖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弱。继服上方3剂。

2.讨论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组成,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太阳营卫不和,少阳经气不利。

该患者高龄,正气亏虚,感受风寒之邪,予以输液对症治疗,体温虽降,但营卫未和,见自觉发热,汗多,同时出现口干、口苦等症。陈老反复询问患者发热、汗出病史,患者均诉一月前感冒后才出现。指出该患者为外感风寒之邪未解,邪传少阳,遂果断处以柴桂各半汤,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太阳营卫得和,发热汗出自消,少阳经气舒利,则口干、口苦愈。

社区医生见汗多,予以玉屏风补肺脾敛汗,又见口干苦,配清热除湿之品欲达退热目的。门诊老专家见患者病程长,舌苔厚腻,以为湿热所致发热,处以三仁汤无效,又辨为气阴伤发热,以玉屏风合六黄汤治疗,奈何患者本为外感,实非内伤,从内伤治疗,终至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