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柴胡桂枝汤合定志小丸验案1则
青白江区中医院 赵静
摘要: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用以治疗太阳表证未除,邪气又入少阳,并兼太阴表证,陈学忠老师选用该方和《备急千金要方》的定志小丸合方化裁用于治疗五脏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失眠,斩获良效,众口称善。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定志小丸,失眠,辨证论治;
柴胡桂枝汤条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按仲景原意,此方为少阳兼太阳表证之主方,其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太阳轻证;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柴胡轻证;因病及少阳,不宜峻汗,故欲解太阳之邪,必舍麻黄而取桂枝,因二证皆轻,故以柴胡、桂枝二方原剂量减半相合,名曰柴胡桂枝汤;反之,若二证皆重,则可视病情加量相合,其大法无异,临床上选方用药当灵活,不可拘泥于文字。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肠腑) 85方)定志小丸, 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 (小肠腑) 85方) 暮差朝发狂眩方。 昌蒲、远志 (各二两)、茯苓、人参 (各三两) 。右四味末之, 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加茯神为茯 神丸,散服亦佳。主:心气不足,五脑不足,心神不定,健忘失眠,心怯怔仲等症。
此两经方在陈老的精妙化裁下,为一名失眠患者带去福音:
涂某某,女,49岁,于2017年4月18日就诊,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拒绝服用西药镇静安神,失眠反复发作,有时发作时整夜不能沉睡,入睡约2-3小时,多梦,中途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刻诊: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伴纳差,大便稀溏,每日2次,月经每月一至,舌质淡,略胖大,边有齿痕,瘀斑,苔薄白,脉弦滑。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分型:少阳失枢,营卫不和,心气不定,气血阴阳失调
治疗原则: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益气养心定志,调和气血阴阳
选方:柴胡桂枝汤合定志小丸
具体方药如下:
柴胡15g 桂枝15g 白芍15g 黄芩15g
法半夏15g 党参30g 远志15g 石菖蒲30g
茯神30g 大枣30g 炙甘草15g 生姜3片
用法用量:6剂,水煎服,每日半剂,每次100ml,每日3次
患者服用3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入睡可,睡眠时间可持续5-6小时,无梦,大便成形,每日一次,纳可;继续服用余3剂后症状持续缓解,入睡佳,饮食增加,自诉感倦怠乏力,气短,面色萎黄,予以逍遥加归脾汤,具体方药如下:
柴胡15g 当归15g 白芍15g 党参30g
黄芪30g 白术20g 茯苓15g 茯神20g
远志15g 石菖蒲15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生姜3片
用法用量:6剂,水煎服,每日半剂,每次100ml,每日3次
分析:
《内经》云: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少阳枢机扭转不利,阳不入阴,自然不寐,故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为主,选方小柴胡汤以调和阴阳之枢纽。太阴脾经入腹,属脾络胃;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而太阴病属里虚寒证,其脉当沉、弱,该患者脉弦滑,纳差,大便稀溏,说明此时患者里虚不甚,故《伤寒论》276条有云: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该患者为中年女性,因气血失调,阴阳逆乱,心血不足,心神不宁,故失眠反复发作,发作时整夜不能沉睡,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综上,该患者治疗上予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益气养心定志,调和气血阴阳为主;故选方为柴胡桂枝汤合定志小丸加减。复诊,患者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入睡可,睡眠时间可持续5-6小时,无梦,大便成形,每日一次,纳可,说明对该患者辩证准确,选方用药得当;全方寥寥十余味药,却融合了柴胡桂枝汤等经典名方,短短数剂解除患者痛苦,给了患者很大程度的信心,陈老扎实的中医基础及深厚的临床功底,四诊严谨,广闻博识,为患者选择了最佳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