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应用二至丸治疗眼病验案一例
陈明聪、巫建文、骆永莲、王勇1 陈学忠2
(1.陈明聪等: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德仁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610000;2.陈学忠: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德仁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传承班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概述:《兰室秘藏▪诸脉者皆属于目论》“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眼胀多因目力过度、情志不畅、肝脾肾亏损等所致。以视物不能持久,久则视物昏花、头痛、眼胀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二至丸”为补益肝肾,滋阴止血之用,此处取其补益肝肾,加上疏肝理气之逍遥散、健脾生血之归脾汤、封髓丹引药入肾,共奏肝肾亏虚、目失所养之目疾。现将该病案分享如下。
患者连X,女,68岁,因“眼胀、视物模糊2月”于2016年1月29日到陈老工作室就诊,2月前出现眼睛视物3-5分钟即感胀痛,闭目休息则缓解,并逐渐加重,眼睛干涩,患者极为恐惧、痛苦,伴失眠、易疲乏,无畏光流泪,无结膜充血水肿。口渴喜饮,大便乏力,舌暗红,苔薄白,脉稍弦。
诊断:眼胀
证型:气血两虚,目失所养。
治疗:二至丸+逍遥散+归脾汤+封髓丹
柴胡15g 当归15g 白芍15g 女贞子30g
墨旱莲30g 党参30g 黄芪30g 生白术50g
首乌藤30g 砂仁15g 炒黄柏15g 炙甘草15g
青葙子30g 蒺藜30g
6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口服。
二诊:眼干涩、眼胀症状有明显好转,易疲劳。睡眠好转,舌脉同前。
熟地20g 枸杞子15g 菟丝子20g 褚实子20g 青葙子20g 枣皮20g 丹参30g 蒺藜20g 女贞子30g 墨旱莲30g 黄芪30g 首乌藤30g
三诊:眼干涩好转,不胀痛,易疲劳,双下肢乏力,大便乏力,睡眠尚可,舌暗红,苔黄,脉弦。
熟地20g、丹皮15g、丹参30g、黄芪50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褚实子20g、桑叶30g、青葙子20g、枣皮20g、山药20g、女贞子30g、墨旱莲30g、生白术50g、炒蒺藜20g。
分析:《素问.金匮真言论》:“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灵枢.脉度篇》又指出:“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同时《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肝受血而能视”。而“目得血而能视”,故目病多与肝脏相关。血虚不荣,不能上达于目,亦为目疾所发之因。《灵枢.决气篇》“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不断,化生于脾。” 《侣山堂类辨·辨血》“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患者双目胀痛、易疲劳,属于肝血不足、目无所养。肝开窍于目,肝血足则目能视。故治疗以二至丸补益肝肾、归脾汤健脾补血,封髓丹引药入肾,加青葙子、刺蒺藜改善目赤肿翳、明目,予逍遥散疏肝理气,肝气调达,气行则血行,进而滋养双目,故诸症缓解。二诊、三诊均体现在补肝肾以养双目。
按:二至丸组方之女贞子、墨旱莲见于《医方集解》 • 补养之剂中,主治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价廉而功大。“逍遥散”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重订严氏济生方》:归脾汤:健脾益气,补血养心。一诊症缓。但肝肾亏虚本证仍在,继续予补益肝肾之地黄丸加二至丸,功效力强。一年来体健而诸病未犯,可见肾气不足,体弱而多病,肾气充实,病邪难侵。陈老重在抓住病机,由内而外,目疾自去,同时亦达到强健补养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