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日光性皮炎之验案
陈红霞,陈学忠
(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通过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起源、组成、功效及现代药理,结合陈学忠主任对其在临床上的运用,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对日光性皮炎的治疗效果,认为运用宣肺解表,祛风止痒,化瘀通络除湿法治疗邪犯肺卫,湿热阻滞肌肤经络之皮肤病具有的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宣肺解表,祛风止痒,化瘀通络除湿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62条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全方麻黄二两(去节),连翘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主要治疗外有表邪,湿热在里的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方有发汗解热,抗流感病毒,利尿,保肝利胆,抗过敏,降低转氨酶等作用。其中麻黄、苦杏仁、炙甘草发汗解热,抗炎抗过敏;连翘抗流感病毒,解热抗炎;生梓白皮(现多数医家已用桑白皮替代)、赤小豆清热利湿;生姜抗炎,促进血液循环;大枣有抗过敏等作用【1】。笔者有幸在跟随省名中医陈学忠主任医师门诊学习,亲历老师巧用经方治疗诸多皮肤病类患者,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举一则验案加以说明,以兹同道参考。
刘某某 女20岁2016年9月14日 因“面部潮红、发痒半月”就诊。
半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两侧脸颊部、前额部、发际周围发红,被太阳照射后自感脸部皮肤发热、颜色发红伴瘙痒感,偶见少许红色丘疹,患者未予重视,未到医院就诊。近一周来患者自感面部皮肤不仅发红还伴有浮肿,被太阳照射后瘙痒感明显,后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现两侧脸颊瘙痒感,两侧脸颊及前额部有红色小丘疹,面部红肿,自感面部皮肤发紧,略显光亮,未见皮损,咽干,食纳可,夜眠尚可,大便略干,小便可,舌体略胖,舌边有齿印,舌质淡,偏暗红,苔薄白,脉滑数。
西医诊断:日光性皮炎
中医诊断:日晒疮
辨证分型:湿热内蕴,风邪阻滞阳明
治则:宣散表邪,化湿通络止痒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10g 连翘30g 栀子30g 桑白皮15g
赤小豆50g 白芷15g 蝉蜕15g 牡丹皮20g
炙甘草12g 苦杏仁12g 大枣20g 生姜3片
医嘱:1)共3付,水煎服,一日一剂 一天三次每次300ml.
2)并嘱患者切记勿挠抓面部。
3)忌辛辣饮食。
2016年9月22日复诊,患者自诉面红和面痒感未改善,现面部痒甚,欲搔抓,自感面部发烫如火燎,咽干,食纳可,夜眠欠佳,大便略干,小便可,舌体略胖,舌边有齿印,舌质淡,偏暗红,苔薄白,脉滑数。予原方加石膏30g,桑叶30g。,三付水煎服用法及用量同前。
2016年9月26日三诊:患者自感面部红肿热及瘙痒感明显减轻,咽干已不明显,现嘴角偶有流涎,食纳可,夜眠尚可,二便可,舌体略胖,舌边有齿印,舌质淡,偏暗红,苔薄白,脉滑。予原方加全蝎3g。三付水煎服用法及用量同前。
2016年9月29日四诊:患者自诉面部红肿热及瘙痒感已不明显,现偶感面部肌肉紧绷感,食纳可,夜眠尚可,二便可,舌体略胖,舌边有齿印,舌质淡,偏暗,苔薄白,脉滑。予原方加炒黄柏20g。三付水煎服用法及用量同前。
日光性皮炎,中医称之为日晒疮,认为由于日光曝晒,皮肤腠理不密,暑热邪毒内侵,疏泄不畅,瘀滞皮肤而发病,以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甚至红肿痒痛为主的皮肤病,常见于夏季,日晒加重,避免日光照射后缓解。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正直暑末发病,头面部为诸阳之会,面部皮肤主要由肺经和胃经所巡行,暑热之余邪上扰,致肺胃经血热,阳明郁热不解,湿热相博结,致面部皮肤腠理不密,内热不得透达,血热蕴蒸于面部所致。故患者两侧脸颊瘙痒感,两侧脸颊及前额部有红色小丘疹。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相表里,脾运化水湿失职则见,面部红肿,自感面部皮肤发紧,略显光亮;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湿热内蕴于大肠化热伤津,肠道失于濡润则见咽干,大便略干;舌体略胖,舌边有齿印,舌质淡,偏暗红,苔薄白,脉滑数均是湿热内蕴之症。如《外科启玄》谓:“日晒疮……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任务,不惜身命,受酷日晒曝,先疼后破,而成疮者,非血气所生也。治疗以解表散邪,清热利湿,透疹解毒为主。方中麻黄发汗解表,苦杏仁宣肺,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赤小豆、桑白皮利水消肿,白芷、蝉蜕疏散风热,栀子体轻能宣肺,苦寒,利湿,清上焦热,牡丹皮清热凉血,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患者自诉面红和面痒感未改善,而面部瘙痒感明显,欲搔抓,感面部发烫如火燎,咽干,食纳可,夜眠欠佳,大便略干,小便可,舌体略胖,舌边有齿印,舌质淡,偏暗红,苔薄白,脉滑数。老师认为因患者患病已久,阳明经热太甚,故予原方加辛甘微寒、清解阳明经热之要药石膏,以清泄肺胃经之热,再加入桑叶,质轻以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三诊患者面部红肿热及瘙痒感明显减轻,咽干、大便干已不明显,现偶有嘴角流涎,故予原方加全蝎以祛风通络、止痉。四诊患者面部红肿热及瘙痒感已不明显,现偶感面部肌肉紧绷感,食纳可,夜眠尚可,二便可,舌体略胖,舌边有齿印,舌质淡,偏暗,苔薄白,脉滑。予原方加炒黄柏以清下焦之湿热,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再谟﹒临床实用方剂手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