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桂枝加附子汤治自汗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 佘滟
盛XX,女,58岁,2016年5月31日初诊
主诉:多汗、畏寒恶风3年。
现病史:3年前,患者受凉后咳嗽,诊为“肺炎”,中西医治疗迁延月余,方觉“痊愈”。此后,患者渐感恶风、畏寒、汗多,多方治疗效不佳,3年来不敢离家外出游玩。
刻下症:畏寒、恶风,着厚衣,围披肩,厚裤,足底贴暖宝宝;多梦、眼干涩、目喜闭,身犟痛。舌体胖、舌质淡有齿痕、苔白黄腻,脉浮。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自汗-阳气虚
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
辨证:阳气虚不摄、营卫失调
治法:扶阳固阴、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加附子汤
附子60克 桂枝25克 炙甘草15克 大枣30克
白芍20克 生姜3片
七剂
煎服方法:每剂浸泡半小时,煎1小时,取汁共600ml,分三次空腹温服,每日一剂。
二诊:2016年6月9日
服上方后感自汗、畏寒、恶风均有减轻。就诊时穿裙子,未贴暖宝宝,仍感踝关节冷,继服上方7剂。
6月23日随访,患者诉上症均明显减轻,睡眠好转,纳食增加,已到乐山亲戚家,在当地继续针灸治疗。
临证备要:
桂枝加附子汤为伤寒论原方:“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治疗发汗后大汗伤阳的漏汗症,漏汗日久必致阴阳两虚,其主要矛盾仍为阳虚,故急用附子扶阳固阴。
清代名医陆渊雷先生注解《伤寒论》第21条提出 “回其阳则津自生”,其原文是:“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阳明之津液干枯,阳亡而津不继也,回其阳则津自生;少阴病之津液干枯,阳亡而津不继也,回其阳则津自生。——桂枝附子汤证,伤津而兼亡阳也,仲景则回其阳而已,不养其津,学者深长思之。”
该患者多汗、畏寒恶风3年,患者神疲,眼干,为漏汗日久阴阳俱伤,且漏汗患者表虚不固,营卫失调,故恶风严重,患者自述门窗紧闭仍觉风吹不止。陈老临证用药谨守病机,用药严谨,仅用原方治疗,即见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