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寒痹验案1则
王勇1,陈学忠2△
(成都泰三堂同仁济世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作者简介:王勇,男,天津中医药大学,2009届本科学士学位,成都泰三堂同仁济世中医医院,医师, 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针灸医师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曹某,男,43岁,以“周身发冷伴肩肘僵硬4年,加重1年”就诊。中医诊断:寒痹,痔,扁瘊;辨证属脾肾阳虚证,痰湿瘀阻。治以温补脾肾,化痰除湿。以潜阳封髓丹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效果显著。
关键词:潜阳封髓丹;脾肾阳虚,痰湿瘀阻;医案
陈学忠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遣方用药遵从古法又独具匠心,笔者有幸从师侍诊,收益颇多,其中,陈老应用潜阳封髓丹效果颇佳,现将验案总结如下:
患者曹某,男,43岁,初诊:2016年5月31日。患者以“周身发冷伴肩肘僵硬4年,加重1年”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发冷伴肩肘僵硬,肘关节发冷;出汗后头部冰凉,天气越热越觉得出汗凉;腋窝不出汗;伴口臭,咽中异物感;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吃完就想解手;痔疮红肿、潮湿、异味,另有双手背扁平疣10年,反复发作。经多方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前来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就诊。刻诊:肩背及双上肢冷紧,受凉则加重。怕冷,疲乏,自汗,动则加剧,口臭,四肢畏寒,热天不能受凉,受凉则冷痛,双手背散在扁平疣,高出皮肤0.1-0.5cm;肛门肿痛,潮湿,自觉有异味,大便稀溏不畅, 2-3次/天。舌胖大,质淡,浅齿印,暗红苔薄黄,脉弱。
中医诊断:寒痹,痔,扁瘊
辨证:脾肾阳虚,痰湿瘀阻。
治则:温补脾肾,化痰除湿。
处方:潜阳封髓丹合薏苡附子败酱散
附子30 肉桂10 干姜30 砂仁20
炒黄柏20 炙甘草15 炙龟板25 茯苓30
炒白术30 薏苡仁30 白芷15 败酱草30
五付
用法:中草药处方 5剂每日1剂 水煎500ml 分3次饭后温服
二诊:6月24日,患者服用潜阳封髓丹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月余,自诉肩背部及双上肢冷紧不适感明显减轻,畏寒减轻,出汗减少,口臭消失,肛周潮湿、异味消失;扁平疣颜色变浅,疣体缩小,变平,大便2-3次/天,成形;自觉胃脘部稍胀满,无压痛,舌体胖大,质淡,苔稍黄腻,脉弱。
黄芪40 附子30 桂枝15 肉桂10
炒白术30 党参30 法半夏30 干姜30
黄连10 黄芩15 炙甘草15 大枣30
薏苡仁30 当归10 茯苓30 白芷10
用法:中草药处方 5剂每日1剂 水煎500ml 分3次饭后温服
三诊:7月5日,患者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月余,自诉药后已无胃胀,大便成形,2-3次/天;双上肢冷感减轻,背上冷感消失,已可适当穿短袖而无不适;疣体变小扁平,舌体稍胖大,淡红,苔薄黄,脉弱。
附子30 干姜30 炒白术30 党参30
炙甘草15 白芷12 薏苡仁40 当归10
红花10 川芎10 黄芪40 法半夏15
茯苓30
用法:中草药处方 5剂每日1剂 水煎500ml 分3次饭后温服
经治疗两月余,患者周身已无不适,痔疮痊愈,手背扁平疣疣体明显变小变平,继续上方加减治疗,继观病情。
按:患者系中年男性,起病缓,病程4年,以“周身发冷”为主要表现。《医法圆通》:“因阴火而致者,或由房劳过度,君火下流,前阴发泄不畅,直逼的,蕴积亦能生痔。又或火病,用心过度,忧思过度,元气虚极,涣散欲从下脱,而不得即脱,蕴积亦能生痔。其痔我青色、黑色、白色,微痛微肿,坐卧不安,人必无神,困倦喜卧,畏寒身重,面色唇口青白,脉或浮空,两尺或弦劲,此是元气发泄不藏之故,不得照寻常通套等方施治。法宜收固,如附子理中汤加葛根,潜阳丹,回阳饮,封髓丹倍砂、草之类。”阴火既肾中阳气不足,阴寒弥漫,逼阳于上,故见口臭;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胃,脾失健运,湿聚痰生,又脾主四肢,痰湿流注于手掌,故见扁平疣;脾肾阳虚,不能腐熟消磨食物,故见食而立即如厕;肾阳不足,脾失升清,清阳下陷于后阴,故见痔疮;脾肾阳虚,阴盛而阳微,不能固护肌表,故见汗出而冷,肩肘冷僵;头为诸阳之会,故头汗冷而剧;《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故脾失健运,而疲乏;足太阴脾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挟舌本,脾肾阳虚故见舌体舌胖大,质淡,浅齿印;阳虚久病,血失温运,故见于舌质暗;《频湖脉学·弱脉》“主病诗: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故辨证为脾肾阳虚,湿痰阻络。方用潜阳封髓丹合薏苡附子败酱散。附子辛而大热,辛能散,大热胜寒,温散命门阴寒,肉桂辛甘,助附子发散阴寒,温中;干姜辛温,温中焦而助脾运;砂仁味辛,性温,温中健脾,除湿散寒;黄柏苦寒微辛,沉阴下降,除湿而固肾;炙龟板咸寒,补阴;败酱草苦咸微寒,清上浮之阳邪。薏苡仁、白芷燥湿祛寒;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燥湿。
讨论:
该病例患者虽以畏寒怕冷多年来就诊,但在问诊中得知有痔疮病史以及扁平疣。扁平疣西医认为是由于热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面部及手背,无明显自觉症状,病程慢性,持续多年,部分患者可自行消失。初诊时疣体大,高出皮肤表面,双手掌背散在较多;痔疮红肿、潮湿,异味。陈老询问病情,结合四诊,认为该患者疾病虽复杂,但总以脾肾阳虚,脾失升清,清阳下陷,阴盛而阳微,阳不得固外为病因,使用潜阳封髓丹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方与证应,契合病机,故而取得显著疗效。
潜阳封髓丹由潜阳丹和封髓丹合方而成。清代医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论及:“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余经试之,愿诸公亦试之。”“……方中西砂荡阴邪,附子生真火,妙在用龟板通阴以助阳,甘草补中以伏火,可谓善用成方而为对症之治。又指出龟板非仅利水滋阴之药,而有通阴助阳之力,亦异于世俗之见。”因此潜阳封髓丹可回复中州之气,中州乃水火升降之枢纽。
薏苡附子败酱散见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原方用于治疗寒热错杂之肠痈。《金匮要略心典》:薏苡破毒肿,利肠胃为君;败酱一名苦菜,治暴热火疮,排脓破血为臣;附子则假其辛热以行郁滞之气尔。现代多有应用于皮肤病等领域,取得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