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XX,女,65岁,2016年1月23日初诊
主诉:腹泻水样便日数十次2月
现病史:2月前,患者食生冷后腹泻,日数次,未予重视,渐至日数十次,自觉腹部冷痛,食生冷腹胀腹泻加重。服中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2月余无效。一周前服理中汤2剂,感腹痛稍减,腹泻依然。
刻下症:腹痛、腹胀、口干、口不苦、腹泻水样便日数十次。舌体胖、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濡。
中医辨证论治
诊断:泄泻
辨证:脾阳虚、寒热互结
治疗:温脾散寒、除热消痞
处方:附子理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附子30克 干姜30克 党参30克 法半夏30克
黄连10克 大枣30克 炙甘草15克 炒白术30克
煎服方法:上方3剂,每剂水煎取汁共600ml,分三次空腹温服,每日一剂。
患者服上方三剂后诸症全消。
《伤寒论》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附子理中汤源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由大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等分组成,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
半夏泻心汤原文主治寒热错杂的痞证,即“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临证备要:
患者老年女性,病程长,脾阳虚水湿不化、故以腹泻为主证;饮郁化热、寒热互结见腹胀。查诸医无效,应为仅从脾阳虚腹泻治疗,未能契合患者胀病机。陈老用附子理中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补益脾胃,辛开苦降,调理寒热,毕数功于一役。方中半夏散水毒,“主治痰饮、呕吐也,旁治心痛、逆满、咽中痛、咳悸、腹中雷鸣”(吉益东洞《药征》,下同);干姜温阳散水毒而止呕利;黄连苦能燥湿,去水止利清热,解烦解痞;党参甘草大枣补脾虚,加附子温脾阳、白术健脾利水。寒温并治,标本兼顾,仅用三剂便诸症全消。
(佘滟,指导老师:邹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