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 王XX,女,30岁,因“咳嗽2+周,加重1+天”就诊。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中焦虚寒,肺失宣降。治以温运脾胃,宣肺止咳。用小建中汤加桔梗一诊而瘥。
关键词:小建中汤、咳嗽、医案。
陈学忠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时强调辨证施治,善于透过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遣方用药严谨,笔者有幸从师侍诊,收益颇多。陈老运用小建中汤治疗咳嗽一案,疗效神奇,现总结如下:
患者 王XX,女,30岁,因“咳嗽2+周,加重1+天”于2016-03-25就诊,患者于2周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咽痒咳嗽,无明显畏寒、发热,自服治疗感冒的药物后鼻塞、流涕缓解,唯咳嗽未除。1+天前咳嗽加重,咽痒即咳,干咳无痰,夜间咳嗽加重,口干喜饮,中上腹隐痛,二便调和,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既往患“慢性咽炎”5+年,每逢受凉即发。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中焦虚寒,肺失宣降。
治则:温运脾胃,宣肺止咳。
方剂:小建中汤。
处方:桂枝15g 白芍30g 炙甘草20g 大枣30g
桔梗25g 生姜10g 饴糖50g
用法:3剂,一日一剂,水煎取汁600ml,每次200ml,一日三次,饭后温服。
二诊:3月29日,患者诉:咳嗽大减,白天基本不咳,仅夜间咳嗽1-2次,程度轻微,咽痒咽干明显减轻,口干欲饮和中上腹隐痛消失,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以上方加当归10g 青果10g,3剂,随访,咳嗽、咽痒即瘥。
按:小建中汤是出自《伤寒论》中的一个著名方剂,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所致的虚劳里急。流传数千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方中重用饴糖益脾气、养脾阴,温中焦而缓急止痛;芍药缓肝急,桂枝祛虚寒,炙甘草甘温益气,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妙在加桔梗一味以开宣肺气,利咽止咳。诸药合用,既辛甘养阴,中焦生发之气得升,肺卫之气才能得降,又酸甘化阴,故咽痒干咳无痰立止。效如桴鼓。
讨论:该患者是以“咽痒咳嗽、干咳无痰”而就诊的,一般医师的思路多围绕着肺的寒热虚实来辨证,鲜有从脾胃入手来考虑的。陈老遵循《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宗旨,抓住了患者中上腹隐痛一症。他告诫我们“该病从脾胃虚寒着手,把脾胃养好,咳嗽自止。”脾与肺关系密切,脾为母脏,肺为子脏,子盗母气,导致中焦虚寒,脾气以升为健,肺气以降为顺,肺气的肃降有赖于脾气之升发,一升一降则气机调畅,用小建中汤全方加桔梗,用药极其精炼、廉价,效果神奇。
(巫建文,指导老师:陈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