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治疗盗汗一则

日期:2016-04-28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217

毛某,男,50岁。20162月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自服解热镇痛药烧退后又反复发热,于当地医院检查,并未查出异常,其间反复发热,每次均须用退烧药才可将体温控制,除发热外并未出现其它异常表现,纳眠可,二便调。反复十几日后出现盗汗、眠差、渐至全身乏力、倦怠,纳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中后部黄腻。前医用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十几日症状未见改善,后电话求诊于陈老。

   陈老拟用血府逐瘀汤调畅气血交通阴阳,3剂后未见任何改善,转而门诊求诊于陈老,症见全身乏力,倦怠、少气,自述夜晚汗多,眠差,纳可,二便调,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中后部黄腻。就诊时已出汗一月有余,虽为中年男性,体质壮实,但仍表现出明显的虚证。拟用桂枝加龙骨牡蛎、甘麦大枣汤、半夏秫米汤合方,药物如下:桂枝15g  白芍18g  浮小麦60g  龙骨30g  牡蛎30g  大枣30g  炙甘草15g  法半夏40g  薏苡仁60g  生姜3片,3剂。服第二剂药后症状基本消失,盗汗愈,眠可,电话告知并询问是否继续服药,为巩固疗效,共服6剂,诸症皆愈。

   患者形体壮实,苔黄腻,倦怠乏力,汗出,反复发热,类似于湿热壅滞之象,然其大小便常,纳可,无口干口苦之症,舌质淡边有齿痕,体虚倦怠之象十分明显,且病程已有一月之久,故用小柴胡合三仁汤和解少阳清化三焦并不能取效,极易误诊。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如此阴阳气血皆虚且阴阳失于交泰之候,然仲景却舍参、芪、归、地不用,专取桂枝汤补其阴阳,和其脾胃,滋壮其气血,再加龙骨、牡蛎以潜阳摄纳,使阴阳交泰,其具有补而不峻,温而不燥,缓而润之之功。同时,《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宜桂枝汤。”第54条:“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对于无外邪、纯属营卫之间的不和谐或卫气自身不和所致,治以桂枝汤,皆在调其营卫,荣卫和则愈。这种自汗出在临床实践中常见,大多数为“植物神经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等。自汗后常表现出倦怠乏力等虚证。桂枝汤即可温中补虚,滋壮气血,又可调和营卫,标本兼治。章楠在《伤寒本质》中言:“此方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融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恰中其意。陈老临证之时,对于气虚明显者加用黄芪益气固表,阳虚恶寒明显者加用附子,潮热明显者改用二加龙骨汤(即桂枝汤去桂枝加附子与白薇),汗多者常加龙骨、牡蛎以潜摄浮阳,益阴敛汗。不可拘泥于桂枝汤只为解肌之方。师仲景之法而不泥其方,随证化裁。广其应用,定会有所裨益。

   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症脉证并治》篇:“妇人脏躁,善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其方是有甘润缓急,养血安神之功。方中以小麦养心血,安心神,甘草大枣甘润补中缓急,方中药虽仅3味,看似平淡,然其在临床常可愈大病,甚则疑难杂症,其药力不可轻视。前贤有论:“若见阴虚,木火上亢,而自面赤身汗,心悸头疼,口燥等症者,以甘麦大枣汤加减,取效甚捷,不可以果类药而忽视。”陈老临证时,常用此方治疗汗证,小麦易浮小麦,敛阴止汗,养心安神,甘草甘润缓急。汗多伤津,常致心烦心悸眠差、精神不振,此方恰对病机。此患者舌苔黄腻,用半夏秫米汤交通阴阳,除湿和胃,同时助药物吸收。

   对于许多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紊乱、发热后、以及许多不明原因的汗出,陈老在临床上常喜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合方,看似平淡,但常取得意 想不到的效果。又如曾某某,女,49岁,201647日就诊,自诉汗多,尤以夜晚为最,头晕,失眠,纳差,倦怠,舌体淡胖偏暗苔薄白微黄,脉细弱,处方如下:桂枝15克、白芍20克,生姜3片,大枣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浮小麦60克、炙甘草15克、首乌藤30克、酸枣仁20克。3剂水煎服。2016413日复诊时自诉汗出、眠差已愈,仍感纳差、乏力,以小柴胡汤善后。

   临证之时,需四诊合参,抓住病机,不可只顾其一,方可药到病除。

(辜小旅   指导老师:陈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