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地黄饮子”治验

日期:2016-04-28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712

摘要 认为颤肾阴肾阳亏虚,阴阳失衡; 标实为风、 火、痰。属于肝风内动、肾精不足之病症, 地黄饮子采用“滋水涵木”“阴阳互补”之法治疗,从肾论治,可取得良好疗效,随附验案以证。

关键词 颤 地黄饮子

谭某,女,54岁,初诊:20140415

初诊:反复双手、头部不自主颤抖2年。2年前患者发现双手、头部不自主颤抖,持物及说话时颤动加重,双手对称,伴有潮热、怕冷、失眠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口服天麻片、血塞通片、甲钴安片等药物无好转,病情迁延,逐渐加重,十分痛苦,故求诊于陈学忠教授。刻诊:患者神志清楚,面色晄白、少华,记忆力下降,心悸饮食稍差,睡眠差,入睡困难,梦多易醒,二便尚可。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

中医辨证论治:

诊断:颤症

辨证:阴阳两虚

治法:滋肾阴,补肾阳

方药:地黄饮子

熟地黄30g,山茱萸15g,石斛15g,麦冬15g

五味子12g,石菖蒲15g,肉桂 10g,制附子30g

巴戟天15g,茯苓15g    远志12g,肉苁蓉30g

4剂,每天一剂,水煎温服,分三次服用。

二诊:患者服用四剂后,精神转佳,自觉潮热、头晕好转,肢体及头部震颤有所减轻,睡眠仍较差。前方制附子加量至60g,首乌藤30g,龙骨30g,继续服用6剂。

三诊:2014年05月15日,患者诉潮热消失,未觉头昏,肢体及头部震颤明显减轻,仅在持物或情绪激动时感震颤,睡眠时间增加,做梦减少,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脉细有力。守方连续服用14剂,追访患者自诉震颤完全消失,无潮热,睡眠明显改善。

:患者老年女性,起病缓,病程长,老年人脏腑虚衰,精虚血少,肾阴阳两虚 ,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木,木旺风动故见震颤、潮热、头昏,肾阳亏虚,髓海脑神失养故见失眠多梦。本例病机为肾阴阳两虚,故用滋阴壮阳之地黄饮子治之,地黄 饮 子方 中重用熟地黄以滋肾之真阴;巴戟天、肉苁蓉、肉桂 、附子,以返真元之火; 山茱萸酸涩温肝而固精; 石斛养胃安脾而秘气;石菖蒲、远志、茯苓,补心开窍而通肾脏;麦冬保肺阴以滋水源;少许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姜、枣和中调药。以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而风火自息。本方的用药特点是既用温补,又用滋阴,温而不燥;上下并治,以治下为主;标本兼顾,以治本为重。

本案精妙之处:地黄饮子见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该方原为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的喑痱证而设,但其病机为《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所述:“骨者,髓之府”。本案属“颤证”范畴。 与 肝、肾 、脾有关 , 属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在 肾阴肾阳亏虚,阴阳失衡; 标实为风、 火、痰。属于肝风内动、肾精不足之病症,故均可采用“滋水涵木”“阴阳互补”之法治疗,从肾论治,可取得良好疗效,随附验案以证。地黄饮之中石菖蒲、远志、茯苓补心通肾,麦冬、五味保肺以滋水源,水火既交,风自息矣;肉桂、附子引火归元,火归水中则水能生木,木不生风而风自息也。刘河间在此祖剂中增加薄荷芳香通窍,画龙点睛,成为地黄饮子,不愧大家手笔。

(王蓝靓,指导老师:陈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