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加龙骨汤是以调敛阴阳、固涩精气为主要功效的经典方剂,临床上常配伍其他方剂或加减应用于多种阴阳两虚证的治疗。本文通过分析二加龙骨汤的配伍特点,以陈老治愈虚劳汗证为例,体现了二加龙骨汤在治疗内科疾病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陈学忠;临床应用;二加龙骨汤
二加龙骨汤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注文:“《小品方》云:虚弱浮热汗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本方由白芍药、炙甘草、白薇、大枣、附子、龙骨、牡蛎、生姜组成,以酸甘苦寒、益阴泄热与甘温扶阳同用,敛降并存,刚柔相济,具有调燮阴阳、收敛浮热、固涩精气等功效。
l 医案举隅
患某,男,76岁。初诊日期:2016年1月7日。
患者发现血糖升高18年,现规律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拜糖平"等药物以控制血糖,自诉血糖控制情况可;发现血压升高18年余,最高达180/90mmHg,长期服用"络活喜5mg qd"以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情况可;反复咳嗽咯痰5年余,曾明确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双下肢水肿及下肢麻木、胀痛不适5年余。刻诊:咳嗽,喘息,心累,气紧,动则尤甚,咳嗽以干咳为主,咽部异物感,咯痰不爽,汗出甚,口干,轰轰样耳鸣,头昏沉不适,颠顶闷痛不适,阵发性手足麻木,双下肢乏力、刺痛、胀痛,双下肢水肿,胸骨后压榨样闷痛不适,阵发性发作,牵涉至背心疼痛,走路漂浮感,食纳可,小便解之不畅、涩痛,大便干结,2日一行,夜眠差。先以桂枝加附子汤治之,症状多有好转,但汗出仍甚,遂处以二加龙骨汤,处方:白附片 30g,炒白芍 30g,白薇 20g,龙骨 30g,牡蛎 30g,炙甘草 15g,大枣 30g,生姜 9g,浮小麦 60g。每日1剂,水煎,温服。患者服药4剂后,汗出已解,夜间频数亦明显改善,唯余咯痰不爽,并有膝关节酸痛。前方加木瓜 30g,桔梗 15g,服方3剂后余症多有缓解。出院后继于门诊治疗。
l 配伍意义与辨证要点
二加龙骨汤附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可知两方证均为阴阳两虚之虚劳所设。《外台秘要》第十六卷虚劳梦泄精条载“疗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陈修园《时方歌括·重可镇怯》同样指出“治虚劳不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吐血,下利清谷,浮热汗出,夜不成寐”。并总结该方“探造化阴阳之妙,用之得法,效如桴鼓”。方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龙骨、牡蛎敛摄精气,此方较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之所以去桂枝而加白薇、附子,“盖以桂枝性升发,非阴虚火亢所宜。况此证之汗,因虚阳鼓之而外溢,必得白薇之苦寒泻火即是养阴,附子之辛热导火亦是养阴,功同肾气丸。但肾气丸《金匮》中五见,皆从小便中而治各证,不若此方之泛应曲当,究之偏于阴虚者宜此”。笔者认为,陈氏所谓“阴虚”,乃是指阳失其守,浮而不潜,阳不护阴以致阴亦失藏,故虚热汗出。
若论及辨证要点则应包括以下几点:①阴血亏虚失却濡养,目眩、脱发、目眶疼痛、阴头寒、盗汗等;②虚阳浮越,遗精、梦交、心悸、自汗出等;③脉浮弱,或芤。临证之时在辨明本方的主证基础上可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应用:心悸怔忡者可加远志、茯神、酸枣仁等养心安神之品;遗精者阳虚严重可加韭菜子,如有小便不利时可加茯苓、苍术以利小便:脱发者可加大养阴之力,加何首乌、生地炭、当归:多汗症可合用玉屏风散。
l 结语
患者系老年男性,肾气不足,阴阳皆虚。元阳下亏,生气不布,久之精气俱伤,阴不涵阳,虚火上炎,上冲于肺,故见咳嗽、气紧、喘息;阴阳不和,阳浮于表,水不藏火,故见自汗、盗汗。是病始于肾,波及于肺,施治用药单寒单热均非所宜,故以二加龙骨汤,治本之法。其中附子辛甘大热,为温补肾阳之主要,《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风寒咳逆邪气”,陈修园释之曰:“风寒咳逆邪气,是寒邪上逆于上焦也。”白薇味苦咸性寒,能清上焦之热,二药合用,既温下清上,又引阳下潜,实为妙法。
(撰写人:刘礼荣,指导老师:陈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