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1 陈学忠2 梁萧3
摘要:目的 分析温通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结合带状疱疹三期治疗理论。予以中医辩证论治,患者当属带状疱疹中后期疼痛较甚,结合体质辨识,患者属阳虚毒瘀,在二期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的基础上考虑患者年纪老迈,阳虚,予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止痛。结论,温通法经辨证论治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温通法;辨证论治。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而诱发[1]。节段性水疱及神经痛是其临床特点,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多[2]。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由于诸多原因,近年来带状疱疹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仍然是发生带状疱疹的主要人群;糖尿病、心脏病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恶性肿瘤和器官移植以及同时使用的免疫抑制剂,逐渐成为带状疱疹发病的高危因素。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增长[3,4]。
带状疱疹在治疗上需分期辨证论治[5]。 病之早期,多为突起红斑水疱,灼热刺痛,常呈带状排列,水疱小而清亮。此为风湿热毒之邪伤及经络,遂使湿热,热毒瘀滞肝经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本病发病较急,一般早期较短,很快就进入病之中期,中期多为水疱成簇,痛如火燎,疱疹大小不一,色黯紫红混浊,分布呈带状,有如蛇形缠绕,此为湿毒郁阻肝经,熏蒸肌肤,并使气滞血瘀所致。治宜养血活血,通络止痛。带状疱疹之后期,多为疱疹结痂脱落,肤色正常,沿皮肤瘢痕有持续性疼痛,如针刺、虫咬或刀割状。此为经脉受损,营血耗伤,血瘀所致。治宜益气养血,活血止痛。
验案:
谢某,女,82岁,左侧胸背痛1月,于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住院治疗后局部皮疹有所消退,但疼痛无明显好转(具体治疗方案不祥),发病1月余未行中药治疗。
(初诊2015年11月5日)就诊时刀割样疼痛为主,夜间疼痛尤甚。左侧胸前区及背部可见片状色素沉着,未见明显皮疹。舌质淡,边有齿印,偏瘀暗,苔白,脉弱。
中医辨证为经脉受损,营血耗伤,气虚血瘀。
药予以益气活血通络之剂,予以自理方,
方药如下:黄芪 40g,当归15g,炒白芍 30g,炙甘草15g,炒乳香10g,炒没药10g,丹参30g,延胡索 15g,鸡血藤50g,全蝎6g,蜈蚣6g。
(二诊2015年11月12 日)疼痛无明显缓解,患者诉时觉背部冷感,患者舌体胖大有齿印,质淡,偏瘀暗,苔白,脉弱。
辨证为经脉受损,营血耗伤,阳虚血瘀。
予以当归四逆汤合乌头汤加味,
中药具体方药如下:黄芪40g,当归 25g,炒白芍30g,炙甘草15g,炒乳香 10g,炒没药10g,醋延胡索15g,全蝎6g,蜈蚣2条,制川乌15g,制草乌15g,桂枝15g,细辛10g,白附片(另包先煎)30g。
(三诊2015年11月16日)诉左侧胸背夜间疼痛较前缓解,患者舌体胖大有齿印,质淡,偏瘀暗,苔白,脉弱。治疗上在二诊方药基础上加大黄芪用量至60g。
(四诊2015年11月19日)诉左侧胸背间疼痛明显缓解,诉左侧乳头牵扯痛,患者舌体胖大有齿印,质淡,偏瘀暗,苔白,脉弱。中药予以三诊方药基础上加用吴茱萸5g通肝经止痛。
经治疗,患者带状疱疹疼痛明显好转。
讨论:
患者初诊时,陈老按带状疱疹中后期常规治法,考虑患者为老年女性,予以益气活血化瘀治法,效果不佳。二诊陈老仔细详细询问搜集病史资料,分析病情,患者病程长,年老体迈,有畏寒症状,身软,患者舌淡胖浅齿印,觉背部冷,脉沉细,面晄白。患者素体阳虚,复感湿热毒邪,或误治伤阳,以致阳虚不能逐邪于内,邪毒瘀阻经络不能透达于外,从而形成“阳虚毒瘀”之证[6]。此时尤当详辨疾病本质,若墨守成规,按图索骥,予以养血活血,通络止痛之法,辩证欠妥,未全面针对患者病情,不能很好地鼓足阳气,邪毒难除。治当审症求因,辨证论治,时时顾护阳气,予以温通之法。二诊予以当归四逆汤[7]合乌头汤[8]加减,患者素体阳虚又感受湿热毒邪,阳虚寒凝血瘀。治当益气温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血,助当归补益营血。附片温阳散寒止痛,黄芪补益气血。川乌、草乌散寒,温经止痛。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散瘀,行气定痛。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阳活血,化瘀止痛之效。三诊诉效果明显,效不更方,单加大了黄芪的剂量,以增强益气活血之效。四诊患者诉左乳头牵扯痛,加用吴茱萸通肝络,止痛。经过这几次治疗,患者疼痛好了八九分,满意结束治疗。此次为陈学忠教授第一次运用当归四逆汤及乌头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期疼痛,根据患者病情,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运用温通法,却收到奇效,甚喜。并告诉我们温通法虽在以往的带状疱疹的治疗上不予以推崇,但通过辨证论治,结合患者病情,个体化治疗,因而效果良好。故而在以后的治疗中可以开拓视野,灵活多变,进而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西医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常用作用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激酶,阻滞病毒DNA复制,从而减轻感染严重程度和病毒的毒力,减少新病灶出现并促进皮损结痂。祖国医学认为多为情志内伤,或因饮食不节,导致脾失健运,肝经气郁,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9]。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10,11]。中医多从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入手,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合剂或单味药物外敷。虽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均取得理想的效果,但目前尚未见到能够迅速止痛并促进疱疹修复的中成药制剂使临床使用简便易行[12]。但年老体弱患者效果往往不佳。陈学忠教授根据辨证论治以及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予以平时临床少用的温通法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打开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冯向营,王峰雪.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 (12):50.
[2]吕全江,时培莱.老年带状疱疹106例临床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 (2):143.
[3]谭开明,刘矗,李伟权等.带状疱疹患病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基层医药. 2006,13(1):52-53.
[4]范团起,李卫红.带状疱疹364例神经系统表现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28-30.
[5]翟天伦.带状疱疹三期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1):493.DOI:10.3969/j.issn.0411-8421.2001.11.028.
[6]陈常富,唐瑜之.温通法治疗带状疱疹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81,188.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5.01.074.
[7]方剂学/邓中甲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
[8]杜雨茂,张联惠编著. 金匮要略阐释.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03.
[9]朱丕林,马辉丽.中药青黄软膏治疗带状疱疹25 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6,3(6):108.
[10]郑晓红,曹鸿玮.不同剂量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及安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5):64.
[11]计雄飞,刘茁.窄谱UVB 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现代医生,2009,47(34):148.
[12]闫改霞. 带状疱疹针灸治疗对策[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8:79-80.
注:1.3 成都中医药大学
2 陈学忠,男,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