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 58岁
一诊:2015年1月20日。鼻塞流涕10天就诊。患者诉患过敏性鼻炎10余年,每年春季症状加重。曾经在华西和多家医院诊治无明显好转,每于晨起或天气变化时出现喷嚏、鼻塞、鼻痒、流清涕等症状。
刻诊:鼻塞、鼻痒、鼻流清涕、喷嚏连连不断,穿衣较厚,自诉无头昏头疼,平时怕冷,自觉时有心累、乏力,饮食、大便如常,小便无力,点滴而下。舌体略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中医辨证论治
诊断:鼻鼽
辨证:肾阳亏虚
治疗:温阳散寒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附子60克 麻黄15克 细辛10克 五味子12克
桔梗15克 白芷15克 党参30克 当归12克
大枣30克 生姜3片 炙甘草12克
煎服方法:上方9剂,每剂水煎取汁共600ml,分三次空腹温服,每日一剂。
二诊:2015年3月3日,患者上方服9剂后鼻塞、鼻痒、鼻流清涕、喷嚏等症状明显缓解,因春节期间未继续服药。
诊时情况:鼻窍已通,无鼻塞,早晨起床时仍然有喷嚏、流清涕,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自觉心累气短等症状较前明显。舌体略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小滑数。上方加黄芪30克加强益气扶正。
三诊:2015年3月17日,再服4剂后鼻痒、鼻流清涕、喷嚏等症状均已消失,心累气短亦明显好转。但觉排尿无力,点滴而下无缓解,故改用五苓散治疗。至此鼻炎治疗已收全功。
按:患者老年男性,病程长,以“鼻塞流涕”为主要症状,每遇季节变化、晨起时发病,病程已10余年,当属中医“鼻鼽”,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与肺、脾、肾三胜关系密切。肾阳为诸阳之本,若肾元亏虚,则肺失温煦,气不归元,固摄水液无能,则鼻塞、鼻流清涕,连续不断,怕冷,小便无力,点滴而下亦为肾阳亏虚之征。故辨证为“肾阳亏虚”。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患者久病,卫表不固,故加党参益气,久病夹淤,予当归活血通窍,并配伍五味子敛肺,滋肾,桔梗、白芷散寒通鼻窍,姜枣调和营卫,炙甘草调和药性。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
临证备要:《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高效方。原书谓:“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汤头歌诀》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发热曷能康?”。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强心,细心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当,用麻黄,辛温发热,能够表散风寒,能够开宣肺气;用附子,能够壮元阳,补命火,它能够收逐深陷的寒邪;用细辛,能够走经窜络,我们称其为,细辛为“胎原始”,它能够入髓透骨,能够启闭开窍,它既可以助麻黄用于表散风寒,能够开通上焦的清窍,还有助于附子去温暖命门,去拨动肾中机窍。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方,它具有极其强大的宣肺散寒,温通肺阳,开窍启闭的功力。《秘传证治要诀》曰:“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乌、附、干姜之属”。可见阳虚是鼻鼽的病因之一。患者遇寒凉易发,且平素怕冷,小便无力,点滴而下等,均为阳虚之征。又伴鼻塞,流清涕,为寒邪束肺,肺窍失和所致。综析脉证,为肾阳亏虚。故予次方而大获全效,关键在于抓住病机,治病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