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某,女,63岁。
初诊:2014年5月5日。20天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腰痛,排尿困难,小便点滴而出,夜间明显,下肢怕冷,大便成形。小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院外口服数剂清热通淋中药无效,故求诊于陈学忠教授。
刻诊:患者面色晄白,腰痛、酸软,劳累后明显,小便点滴而出,双膝以下发冷,着厚衣,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红,脉沉细弱。
中医辨证论治:
诊断:隆闭
辨证:肾阳亏虚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尿。
方药:八味肾气丸加味。
附 子先煎60g 肉 桂10g 桂 枝30g 熟地黄20g
山 药30g 山茱萸15g 茯 苓30g 泽 泻30g
牡丹皮15g 杜 仲15g 巴戟天15g
煎服方法:上方三剂,每剂水煎取汁共600ml,分三次空腹温服,每日一剂。
二诊:2014年5月9日。
病人诉服药后腰痛明显缓解,排尿已完全通畅,但仍觉怕冷,失眠,早醒,夜尿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红,有裂纹,脉弱。据脉证分析属虚阳上浮,宜潜阳。处方潜阳封髓丹加味:
附 子先煎60g 肉 桂10g 干 姜30g 砂 仁后下20g
炒黄柏20g 炙龟板30g 炙甘草12g 龙 骨30g 首乌藤30g
煎服方法:上方三剂,每剂水煎取汁共600ml,分三次空腹温服,每日一剂。
服后患者自觉怕冷缓解,睡眠时间延长,睡眠程度加深,嘱上方继续服用。
按:患者老年女性,起病缓,病程短,劳累后诱发,《景岳全书·癃闭》:“夫膀胱为藏水之府,而水之人也,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今凡病气虚而闭者,必以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水火不交,阴阳否隔,所以气自气而气不化水,水自水而水蓄不行。”故本病病位在肾、膀胱,病机为肾阳不足,气不化水,属本虚标实。方用八味肾气丸加味。方中重用附子补火助阳,肉桂增强温肾纳气,引火归元之功,桂枝助附子温肾阳,增强膀胱气化,以利小便;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山药补肝肾而益精血;配伍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泻浊,丹皮清泻肝火,并有防滋阴药之腻滞之功效;加杜仲、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诸药共奏温补肾阳,化气利水之效。
临证备要:肾寓真阴真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肾阳要蒸腾肾阴化生肾气。如果肾阳不足,不能蒸腾肾阴化生为肾气,就会产生死阴,邪水。又因“肾主水”,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肾主水的功能通过肾的气化作用而实现。如肾阳不能蒸腾肾阴化生肾气,就会影响到肾的气化功能,从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张仲景《金贵要略》曰:“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患者因劳累后发病,出现腰痛,排尿困难,均为八味肾气丸之主症。方中滋阴药与助阳药并用,因肾为坎象,水火同居之脏,是一阳寄于二阴之中,微微少火(肾阳)方能蒸腾肾阴化生肾气,从而恢复水液正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