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某,男,66岁。成都市宁夏街。
初诊:2014年3月7日
主诉:失眠7月
现病史:7月前病员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难以入睡,若入睡则多梦易醒,醒后难眠。睡前服“安定片”2片,可以入睡1-2小时,否则彻夜不眠。伴有疲乏肢倦、纳差便溏。前医以“安神重镇之品”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刻诊:患者已多日未入眠,神清神差,面白少华,语声低弱,双目呆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便溏,无腹痛,无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不寐 辨证分型:气血亏虚
西医诊断:神经性失眠
治法:大补气血 养心安神
处方:十全大补汤加味
党参30g 黄芪30g 白术20g 首乌藤30g
熟地20g 当归15g 白芍15g 五味子15g
茯神30g 肉桂10g 龙骨30g 柏子仁15g
黄精30g 川芎10g 炙甘草15g
煎服法:上方加水600ml,武火煎开,文火再煎半小时后取药液300ml;共煎三次,共取煎药液600ml,三煎混匀,每次200ml空腹温服。一日三次,一日一剂。
嘱上方药液温服,连服6剂。
次诊:2014年3月14日,病员诉连服上方6剂后,睡眠时间延长,不服“安定片”能入睡3-4小时。现症见,精神好于初诊,神志清楚,语声较有力,双目有神,大便能成形,无腹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上方药与症合,效果可靠,继续使用原方加减。治法不变,方药如下:
党参30g 黄芪30g 白术20g 首乌藤30g
熟地20g 当归15g 大枣30g 五味子15g
茯神30g 肉桂10g 龙骨30g 柏子仁15g
黄精30g 川芎10g 炙甘草15g
煎服法:上方加水600ml,武火煎开,文火再煎半小时后取药液300ml;共煎三次,共取煎药液600ml,三煎混匀,每次200ml空腹温服。一日三次,一日一剂。
嘱上方药液温服,连服6剂。
后随访,病员服上方6剂后,诸症尽除,夜间能正常安睡,神清气爽,大便成形正常。
按语:病员为老年男性,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夜间失眠已经7月,当属中医“不寐”范畴。《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中焦为脾所主守,脾为生血之源。脾气亏虚,不能生血以养心,神不守舍,故夜间难眠,多梦易醒,健忘心悸;气血亏虚,不荣于脑则头晕目眩,不荣于面则面白少华,不荣四肢则疲乏肢倦,不荣于舌则舌淡红,不能鼓脉则脉细弱;脾失健运,则纳差便溏。
本患者气血衰少较甚,故予十全大补汤加味治之。方中十全大补汤为气血双补之名方,加入首乌藤、柏子仁养心安神;龙骨镇静潜阳,使阳能交于阴,正如《类证治裁·不寐》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黄精补气养阴,肺脾肾同补;而五味子据现代药理研究,其提取物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全方合用,大补气血治其本,安神催眠治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