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自拟抗过敏汤合桂枝加桂汤治疗瘾疹合并奔豚一例

日期:2023-05-09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174

1.王俊森 2.陈学忠

1.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规培医师,E-mail:shaw1105@live.com

2.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主任医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此案患者虽以身痒、风团为主症,但合并有奔豚气的表现,结合患者平素怕冷,感寒而发病的特点,陈学忠教授选用自拟抗过敏汤合桂枝加桂汤治之获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抗过敏汤、桂枝加桂汤、瘾疹、奔豚、陈学忠

案例

曹某,女,68岁,2023年04月20日初诊。

主诉反复身痒20+年

现病史反复身痒20+年,瘙痒处可见淡红色风团,后因感染新冠后加重,平均每周发病一次,发病时服用抗过敏类西药后稍缓解。10天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全身瘙痒,全身可见散在淡红色风团,患者病来身痒反复发作,先后多方就医未得满意疗效,为求诊治遂于陈学忠教授门诊就诊。

诊见身痒,全身散在淡红色风团,胃胀不适,自述感觉有一股气从腹部上冲至咽喉,导致咽喉部不适、欲打嗝,全天不定时发作,时作时止,严重影响夜间休息。平素怕冷,纳食一般,夜眠欠佳,大便稍干1次/天---3天2次,小便可。舌淡稍暗,胖大,苔薄,脉沉。

中医诊断:瘾疹、奔豚

辨证:阳虚寒逆,卫阳气虚

治法:温阳散寒、平冲降逆、益气祛风止痒

方药:自拟抗过敏汤合桂枝加桂汤

麻黄12g    白附片30g   细辛1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桂枝30g    党参30g    黄芪30g

五味子12g   白芍15g    白芷15g    当归12g

生姜3片      

煎服法:3剂,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餐后温服。

2023年04月24日二诊

诊见:气冲感及咽喉不适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身痒及风团较前缓解,胃胀及怕冷稍好转,夜眠较前好转。

处理:效不更方,前方桂枝用量加至50g继续服用3剂。

2023年04月27三诊

诊见:患者述自首诊服用陈学忠教授的药方后,身痒情况未在反复,也未在服用西药。气冲感进一步好转,近几日未在出现,稍有胃胀。

处理:前方白附片加至40g,继续服用4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出现风团,色红或白,形态各异,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自觉瘙痒。《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瘾疹候》中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古代文献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等。

奔豚气临床以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特征发时痛苦至极,缓解后却如常人。见于《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主要分为肝气上逆、外寒内急、中焦虚寒等证治之。

此案患者虽然以身痒、风团为主症,但合并有奔豚气的表现,结合患者平素怕冷,瘾疹因感寒而发病的特点,故陈学忠教授考虑以阳虚寒逆,卫阳气虚治之,选方自拟抗过敏汤。结合“气从腹部上冲至咽喉,时作时止”的临证表现,加重桂枝用量,取桂枝加桂汤的寓意以治奔豚。

陈学忠教授自拟抗过敏汤乃麻黄细辛附子汤合黄芪桂枝汤加桔梗、当归、五味子、白芷、党参组成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方中麻黄辛温宣发肺气而散寒,麻黄发汗之力峻,素体阳虚之人用之易耗伤其阳气,阳虚更无力驱散外邪。故取附子大辛大热之性,温阳气而助麻黄鼓邪外出,附子与麻黄同用则无伤阳之痹。细辛芳香,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可助麻黄宣肺解表,又可协附子助阳祛邪。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加以黄芪、党参补脾肺气以扶正而鼓邪外出;桔梗助麻黄宣肺;当归、白芷一药补血活血,一药祛风止痒,正如·陈自明《妇人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阐述:“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五味子酸甘而温,归心肺肾经,与细辛、麻黄配伍,一散一收,开阖相济,散不伤正,收不留邪,既防细辛、麻黄辛散耗伤肺气,又可使肺脏宣降有权。桂枝加桂汤出自《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