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辨证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例

日期:2023-02-15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301

1.王俊森 2.陈学忠

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规培医师;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摘要:一患者面瘫2+月,于当地医疗机构就诊,予针灸、中药、输液等相关中西医治疗手段后未见明显好转,陈学忠教授辨证予以补阳还五汤后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口角㖞斜、补阳还五汤、升降散、陈学忠

病例:

    XX,男,73岁,新疆石河子市居民,2023年01月11日就诊。

    主诉:口角㖞斜2+月

    现病史: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额纹变浅,左侧眼睑下垂,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㖞斜。患者遂于当地医疗机构诊治,行输液、中药、针灸等相关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现患者上述症状加重,遂于陈学忠教授门诊就诊。

诊见:口角向右侧㖞斜,左侧嘴角下垂,额纹消失,左侧眼睑下垂,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消失,人中沟向右侧偏斜,伸舌居中不偏斜。肩背稍僵,纳眠可,大便可,小便频数量正常,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细弱。

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诊断:面瘫

证: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60g     丹参30g     川芎15g     白芷20g

全蝎6g      蜈蚣1条    鸡血藤30g   川牛膝30g

煨葛根100g  赤芍15g     地龙15g

煎服法:4剂,水煎服,1天1剂,分3次餐后温服。

考虑患者当下病情,遂收入我院病房进行规律性诊治,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加以针灸、西医处理等常规治疗。

2023年01月16日二诊

诊见:患者口角下垂较前明显好转,左侧额纹出现,纳眠可,大便稍干,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弱。患者眼科专科检查提示右侧眼底出血。

继续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方药:黄芪80g   丹参30g    川芎15g    白芷20g

     全蝎6g    蜈蚣1条    鸡血藤30g   川牛膝30g

     煨葛根100g  赤芍30g    地龙15g    三七粉10g

煎服法:4剂,水煎服,1天1剂,分3次餐后温服。

2023年01月20日三诊

诊见:患者口唇及人中沟偏斜情况较前好转,左侧额纹较前变深,左侧眼睑可轻微闭合,偶有咳嗽,咳黄痰。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患者胸部CT检查示: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征象,双肺散在纤维灶及少许炎变,请结合临床。2.右肺水平裂区结节,炎性?其他?请随诊复查。3.双肺散在小结节,炎性可能,请随访。

予以补阳还五汤合升降散加减。

方药:黄芪80g   丹参30g   川芎15g    白芷20g

     全蝎6g    蜈蚣1条    鸡血藤30g   川牛膝30g

     煨葛根100g  赤芍30g    地龙15g    三七粉10g

   蝉蜕10g   僵蚕10g    姜黄10g

煎服法:7剂,水煎服,1天1剂,分3次餐后温服。

2023年01月29日四诊

诊见:患者人中沟偏斜较前明显好转,左侧额纹、口角及鼻唇沟对比于健侧无明显差异,左侧眼睑可自由闭合,面部精细活动欠佳,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沉细。

继续予以前方。

方药:黄芪80g     丹参30g     川芎15g     白芷20g

     全蝎6g      蜈蚣1条      鸡血藤30g   川牛膝30g

     煨葛根100g    赤芍30g     地龙15g     三七粉10g

   蝉蜕10g     僵蚕10g     姜黄10g

煎服法:7剂,水煎服,1天1剂,分3次餐后温服。

 

 

 

讨论:

首诊:患者面瘫2+月,因刻下诊见伸舌居中不偏斜,活动正常,且额纹消失,陈学忠教授认为此病属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考虑面瘫,因患者已经过了面瘫发病的急性期,辨证气虚血瘀而不是风痰阻络,方选补阳还五汤而不是牵正散,陈学忠教授面授我等述:“患者年老体虚,可以重用黄芪”。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所撰《医林改错》,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甘温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为佐药;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并引诸药之力直达络中,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可愈。方中陈学忠教授考虑患者老年,易当归尾为丹参,去红花、桃仁,意减活血、润肠之性,加白芷以增祛风之效;鸡血藤助黄芪、川芎补血活血之能;全蝎、蜈蚣、牛膝、葛根以强通经络之功。

二诊:患者病情较前好转,大便干结等情况,陈学忠教授增加黄芪、赤芍用量以增益气散瘀之功,考虑患者眼底出血加以三七粉化瘀止血。

三诊: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但考虑患者肺部感染征象,陈学忠教授考虑为痰热蕴肺加以升降散升清降浊,宣透郁热。

升降散出自《伤寒温疫条辨》卷四,方中仅四味药,其中僵蚕、蝉蜕袪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宣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邪热、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又加黄酒为引,蜂蜜为导。两两相伍,一升一降,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和,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杨栗山云:名曰升降,亦表里双解之别名也。大便正常者,陈学忠教授一般弃用大黄。

四诊:纵观整个治疗过程,虽予以针灸、西医相关的常规处理,但中药治疗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陈学忠教授灵活辨证,精准处方,诠释何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得我等学习和揣摩。

2023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