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甜,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研究生。邮箱:liu0617tian@163.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关键词:潜阳封髓丹,阴痒,陈学忠
摘要:患者杨某,女,59岁,以阴道瘙痒7+年就诊。中医诊断:阴痒 。辨证属虚阳外浮,以潜阳封髓丹治之,取得明显疗效。
首诊:9月15日
主诉:阴道瘙痒7+年
现病史:患者杨某,女,59岁,7年前绝经后患者开始出现阴部和肛周瘙痒,反复发作,患者去医院妇科就诊,但治疗效果不佳。前两周,患者阴部和肛周瘙痒再次复发,伴随口干,潮热,舌尖有辣感,下肢怕冷等症状。睡眠差,半夜2点钟易醒,醒后不易入睡。饮食可,大小便可。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舌质淡红偏瘀暗,薄白黄苔,脉沉细。
中医诊断:阴痒
中医辨证:虚阳外浮
治法:温肾潜阳,引火归元
处方:潜阳封髓丹加减
具体药物如下:
白附片15g 久煎 砂仁20g 后下 盐黄柏30g 龟甲30g
肉桂10g 炙甘草15g 炮姜15g 白芷15g
当归12g 蛇蜕20g 龙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3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二诊:9月19日
患者自诉服药第二剂阴部和肛周瘙痒,口干,潮热,下肢怕冷症状已明显减轻。舌尖辣感缓解,现舌尖有微辣感。睡眠也好转,现半夜两点醒后容易入睡。效果显著,患者十分开心,十分感谢陈老治好他的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疾病。陈老在原方基础上加大附片量为20g,加强温阳作用。
具体处方如下:
白附片20g 久煎 砂仁20g 后下 盐黄柏30g 龟甲30g
肉桂10g 炙甘草15g 炮姜15g 白芷15g
当归12g 蛇蜕20g 龙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5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三诊:9月26日
患者自诉服药后外阴部和肛周瘙痒进一步缓解,口干,潮热,下肢怕冷,舌尖微辣感症状已基本缓解。睡眠也进一步好转。陈老在原方基础上减龟板为20g,减黄柏为20g,去蛇蜕,患者诉半夜仍易醒,加代赭石30g重镇安神。
具体处方如下:
白附片20g 久煎 砂仁20g 后下 盐黄柏20g 龟甲20g
肉桂10g 炙甘草15g 炮姜15g 白芷15g
当归12g 龙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代赭石30g
5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电话回诊:10月8日
患者诉口干、潮热、下肢怕冷症状已消失,睡眠时间延长至4-5点,醒后易入睡。阴部和肛周瘙痒程度和发作频率较前明显缓解,偶尔晚上发作,但瘙痒程度轻。
按语:
外阴瘙痒症是女性最常见的的妇科疾病之一,也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中年妇女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也比较复杂。瘙痒的部位主要在大小阴唇、阴阜、阴蒂等部位,严重的还会波及到肛门和会阴区。瘙痒程度因人而异,瘙痒多呈间歇式,但夜间较为严重,影响睡眠。发病原因很多,其中局部原因居多,特殊感染中最常见的是滴虫性阴道炎与霉菌性阴道炎引发的外阴瘙痒;不注意外阴部的卫生特别是经期卫生巾的使用,经常穿化纤内裤、避孕药具的使用等,外阴慢性的营养不良、药物过敏以及其他的皮肤病都会引起外阴瘙痒症。全身性原因在现实治疗过程中不常见,主要包括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及白血病等一些慢性疾病以及妊娠期外阴部充血等也会引起外阴部瘙痒[1]。
外阴瘙痒在中医上又被称为“阴痒”,又称“阴门瘙痒”、“阴䘌”,指妇女外阴瘙痒,甚则痒痛难隐,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阴痒者,内因脏腑虚损,肝脾肾功能失常,外因多见会阴局部损伤,带下尿液停积,湿蕴而生热,湿热生虫,虫毒侵蚀,则致外阴痒痛难忍。主要病机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者多因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化燥生风;或脾虚化源不足,或心血不足,阴器失于濡养;或脾肾阳虚,阴部肌肤失于温煦则发为痒。实证者因肝经湿热下注,湿热蕴结阴器;或湿热生虫,病虫侵扰于阴部;或肝郁气滞,疏泄失调,气血失和,阴络受阻;或脾虚湿盛,蕴久化热,湿热之邪客于阴部,使血络瘀阻则为痒。中医治疗阴痒注重调理肝、脾、肾功能,配合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益气养血之法,采用内外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内治法强调从发病本源上进行治疗,对于顽固性发作的阴痒疗效明显[2]。
潜阳封髓丹
潜阳封髓丹出自清末四川伤寒大家郑钦安的两个自拟方:即“潜阳丹”和“封髓丹”,前者“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有纳气归肾的作用,是以“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之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后者“封髓丹”也有纳气归肾的功用,又能补益三焦,是以“夫黄柏苦味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者也,调水火之枢,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一书中以龙喻肾阳,水喻肾阴,指出“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郑老指出对于因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虚阳上浮诸证,虽外现“火症”,但此火名为“虚火”,治疗上应温肾潜阳,引火归元。
辨证思路
患者中老年女性,肾阳亏虚,肾精不足,精亏血少,冲任血虚,阴部肌肤失养,阴虚生风化燥,风动则痒,故外阴部和肛周瘙痒。命门火虚、下焦阴寒过盛,虚阳上浮故口干、潮热、下肢怕冷。舌为心之苗,肾水不足,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故舌尖有辣感。肾阳不足,久病及心,心肾不交,故患者早醒。患者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脉沉细也是阳虚之象。予以潜阳封髓丹温肾潜阳,引火归元。陈老在此方基础上,加炮姜以助附子补命门之阳,益火消阴,肉桂引火归元,龙骨、牡蛎敛浮阳,安神定志,首乌藤养血安神,当归、白芷养血活血,止痛敛疮,蛇蜕祛风止痒,代赭石重镇安神。
心得
阴痒属妇科常见病,现临床发病率高,且难以彻底治愈。西医治疗周期短,见效快,但治愈后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疗阴痒强调从发病本源上进行治疗,对于顽固性发作的阴痒疗效明显。陈老紧抓病机,辨证精准,灵活运用经方,减轻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疾病,效如桴鼓,值得吾辈学习。
参考文献
1. 綦小屏, 中药龙胆泻肝汤治疗妇女外阴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35): p. 24-25.
2. 马箫霜, 中医治疗阴痒的辨证治疗浅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58): p. 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