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甜,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研究生。邮箱:liu0617tian@163.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关键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白屑风,脂溢性皮炎
摘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原文为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该方有解表、散寒、利湿之功。陈老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脂溢性皮炎获得显著疗效。
首诊:
主诉:脸部潮红、叠起白屑5+年
现病史:患者张某,男,54岁,5年前当兵期间喜饮酒,量大,后开始出现脸部潮红,叠起白屑,自诉往脸上一抹手上一层白屑,影响外观美和自信。患者为治疗,辗转于多家医院,中医和西医都看过,但都没有解决。后经人介绍来陈老处诊治,症见面色潮红,叠起白屑,脱屑,不痒,饮食可,眠可,小便可,大便不成形。舌体略胖大、浅齿印,舌质偏红略暗,白黄腻苔,脉弦滑数。
中医诊断:白屑风
中医辨证:湿热蕴结
治法:宣散表邪,清热利湿
处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具体药物如下:
麻黄12g 连翘30g 赤小豆50g 苦杏仁12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白芷15g 当归12g
蛇蜕20g 水牛角30g 蒺藜20g 栀子15g
桑叶30g 生姜3片
3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二诊:患者自诉服药第二剂脸上潮红,白屑症状已明显减轻,脸感觉比以前要光滑,效果显著,患者十分开心,十分感谢陈老治好他的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疾病,对陈老的医术大加赞赏,因为患者四处求医,花费了许多金钱和时间,都没有解决他的病痛。患者现大便正常,脸微潮红,遂加紫草凉血活血。
具体处方如下:
麻黄12g 连翘30g 赤小豆50g 苦杏仁12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白芷15g 当归12g
蛇蜕20g 水牛角30g 蒺藜20g 栀子15g
桑叶30g 生姜3片 紫草20g
4付,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次温服200ml
电话回诊:患者脸潮红,叠起白屑,脱屑症状已极大缓解,过几天会回诊继续治疗。
按语: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发生于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较多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存在于各年龄阶段,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为: 皮损初起为毛囊性丘疹,渐扩大融合成暗红或黄红色斑,表面覆有油腻鳞屑或痂,可出现渗出、结痂和糜烂并呈湿疹样表现,重者可泛发全身,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本病慢性经过,可反复发作。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清,主要考虑与马拉色菌等的定植与感染有关。
面部脂溢性皮炎,属于中医学的 “白屑风”、“面游风”等范畴。明﹒陈实功 《外科正宗﹒白屑风第八十四》曰: “白屑风多发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又生。此皆起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指出脂溢性皮炎的病因是感受风热之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面游风》中曾记载: “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热湿盛者津黄水; 风燥盛者津血,痛楚难堪。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受风而成”。阐明脂溢性皮炎的病因和症状。病因有二: 血热风燥,湿热当风,饮食不节为发病的一个诱因; 症状则表现为瘙痒,皮肤干燥,脱屑,渗出。《外科大成·面部》:“面游风,初发微痒,次如蚁行,面目浮肿,更兼痛楚,由阳明壅热所至。宜凉膈散加升麻、葛根、羌活、防风、白芷、牛蒡子之类,外敷祛风换肌之药”。由此可见古代医学对脂溢性皮炎早有认识,认为该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 致脾胃运化失常, 湿热内生,加之外感风热之邪,风湿热邪蕴结肌肤,以致皮肤脱屑、糜烂、渗液。风邪郁久化燥,肌肤失养,导致皮肤干燥、瘙痒、脱屑,反复发作。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出自张仲景的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言外寒束表,内有湿热蕴郁,“瘀”与郁同,以方测证,当有发热、无汗、恶寒、身痒等证,又有身黄等湿热内蕴之证,因有阳黄兼表之证,故用此方宣散表邪,清利湿热。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方有发汗解热,抗流感病毒,利尿,保肝利胆,抗过敏,降低转氨酶等作用。其中麻黄、苦杏仁、炙甘草发汗解热,抗炎抗过敏; 连翘抗流感病毒,解热抗炎; 生梓白皮、赤小豆清热利湿; 生姜抗炎,促进血液循环; 大枣有抗过敏等作用。
辨证思路
本病的发病与阳明胃经湿热受风关系密切。患者因过度嗜酒,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湿热内生,故大便溏,加之外感风热之邪,风湿热邪蕴结肌肤,肌肤失养,以致皮肤潮红、叠起白屑、脱屑,患者舌体略胖大,舌质偏红略暗,白黄腻苔,脉弦滑数也是湿热内蕴的表现,治法以祛风清热,健脾除湿,养血润燥。方中麻黄、杏仁宣发肺气,两者配伍一升一降,透邪外出。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赤小豆、栀子清热利湿,生姜、白芷既助麻杏解表邪,又协赤小豆利水湿,炙甘草、大枣健脾胃而调中焦。蛇蜕祛风除湿,蒺藜活血祛风,当归、水牛角、紫草凉血活血,桑叶疏散风热。患者仅服两剂症状就明显缓解,可见陈老辨证精准,用药精简,效如桴鼓,值得吾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