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妊娠中期腹胀验案1则

日期:2021-12-29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43

付阳琪1,陈学忠2△

1.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悦来镇公立卫生院,四川大邑61338;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031)

作者简介:付阳琪,男,全国名中医陈学忠教授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学员,237561336@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塞因塞用,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因塞证而用塞法。前“ 塞”为塞证,指本虚标实之满胀不通的病证;后“塞”为塞法,指补养固涩。陈学忠老师以此法为指导,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妊娠中期腹胀,获效迅捷。

关键词:塞因塞用;妊娠中期腹胀;补中益气汤加减 ;陈学忠

(一)验案如下                       

初诊(2021年6月25日:患者蔡xx,女,30岁,孕20周,以“腹胀2周”来诊,自诉胃胀及小腹胀满,进食后更甚,伴口干,平时易疲乏,少气懒言,无明显反酸等不适,大便稀溏,1-2次/日,小便无明显异常。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痞满

辨证:脾胃阳虚,中气下陷

治则:温阳益气,升阳举陷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药:

升麻 12g       柴胡 15g       党参 30g       黄芪 30g,

炒陈皮 15g    炙甘草 15g    麸炒白术 30g  大枣30g

麸炒枳壳20g  生姜12g       黄芩12g

用法:中药4付, 每剂水煎600ml ,分4次,一日三次,饭后温服。

二诊(2021年11月26日):患者诉上次腹胀4剂药痊愈,感谢陈老神技,今因产后调理而再次就诊。

分析:

痞满首见于《伤寒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1]。痞满分虚实,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痞满》中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

患者系妊娠中期女性,面色偏黄偏暗,平日少气懒言,易疲乏,此等皆为气虚表现。怀孕中期,随着子宫内胎儿的成长,逐渐增大的子宫也会自然压迫到胃肠道,子宫除了会将胃稍微上推外,肠道也会被推挤至上方或两侧,而胃肠在受到压迫下,便会影响其中内容物及气体的正常排解,气机受阻,脾气虚损,升举无力,可导致清浊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故可见腹部胀满。脾气虚升举无力,故进食后胃腑胀满更甚;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少气懒言、大便稀溏。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李杲认为,脾胃是人体元气之本,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在脾胃的气机升降方面,又特别强调脾胃的生长和升发。脾胃虚衰,元气不足,清阳下陷即为病。本方证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故陈老选用此方治之。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君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共为臣药。血为气之母,故用大枣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行滞消胀,使补而不滞,行而不伤,共为佐药。少入柴胡、升麻升阳举陷,佐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引芪、参走外以固表,二药兼具佐使之用。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作使药。黄芩去胎毒。全方补气与升提并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升补并用,药到病除。

此患者治法是反治法中塞因塞用法的典型案例。塞因塞用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系是反治法之一。谓因塞证而用塞法。前面的“塞”是壅塞、充满之意,后面的“塞”是补益的意思。也就是说,用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来治疗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症。《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任何疾病的产生,必有其根本的原因、病机变化,也有其关键所在,如能紧紧抓住致病根本,遵循“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则能达到《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本病患者病因当为脾胃虚弱,脾气虚衰无力运化导致腹胀,即“闭塞不通”的症状,从而辨证为本虚标实。这个时候陈老没有用破气的办法,而是用补中益气汤,以补开塞,用补益药物来治疗闭塞不通之腹胀,补益脾气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化及气机升降,则症自减。

此病蕴含了《黄帝内经》治病求本的辨证指导原则及塞因塞用的经典治疗理论,及补阳五法中温阳、升阳两法;笔者有幸跟随陈老,常常听陈老提及,补阳五法:温阳、通阳、升阳、潜阳、养阳;此病案中正是运用其中升阳之法达到奇效,也是陈老熟知经典深厚功力的体现。因此,临证时应遵循《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治病求本思想,不为表象所迷惑,仔细推究考证病源,求得其致病本(因)。如此,临证才能“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