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胃痛、口糜医案

日期:2021-10-31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1764

1.何凤 师承学员,成都610000E-mail:1151753309@qq.com

2.陈学忠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指导老师、四川成都 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叶某某,女,71岁,以胃痛、口糜3年就诊。中医诊断:胃痛、口糜。辨证属于寒热错杂,脾胃虚弱。以甘草泻心汤治之。

关键词: 胃痛口糜虚痨症,甘草泻心除病源    

一、病案

初诊:2021年07月08日。

主诉:胃痛、胃胀、牙龈痛、舌尖痛3年。

病史:患者为农民,3年前开始出现胃胀痛且烧灼、牙龈痛、舌尖痛且烫,不知饥,不能吃硬、辣食物,稍食便胀痛甚,只能吃稀粥。牙龈痛,但是不肿。听人讲是牙龈发炎,换用了3种消肿止痛的牙膏也无用。睡眠差。肛门胀,大便不干,但解便费力,自己形容大便如猫屎。畏寒怯冷,手足冷。身体消瘦,虚弱无力,得病后便不能再下地干活。

西医诊断胃下垂、胃糜烂,疑是胃癌。几年来多方求治中医、西医,均未获效。朋友介绍,慕名前来就诊。

刻诊:畏寒,手足冷,穿着较厚,虚弱疲乏。

舌脉:舌体略胖,舌质偏红暗,苔白偏厚,脉细

中医诊断:胃痛、口糜。

辨证:寒热错杂、脾胃虚弱。

治法:调和寒热、温中补虚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

炙甘草15g   生甘草15g   法半夏30g    黄芩10 g    

酒黄连10g   党参30g      干姜20g       大枣30 g  

附片30g      薏苡仁60g    厚朴15g

10  1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二诊:2021年8月30日

服药后诸症减轻,精神转佳,身体有力气,可以下地干活了。对治疗有信心了。

刻诊:舌体胖浅齿痕舌质偏红暗,白苔脉细

效不更方,炙甘草、生甘草加至20g。

炙甘草20g   生甘草20g   法半夏30g    黄芩10g    

酒黄连10g   党参30g      干姜20g      大枣30g

附片30g      薏苡仁60 g  厚朴15g

12 , 1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三诊:2021年10月21日

患者见到陈老非常兴奋,她说现在身体好多了,胃痛、烧灼感大减,胃胀消,只偶尔不适。知道饿了,想吃东西,而且能吃干饭、菜类了。牙龈痛消、舌头痛、烧灼感已消。睡眠好,大便已正常。畏寒怯冷减。身体有劲,能正常干农活了。邻居都说她气色好,脸上都长肉了。

刻诊:精神佳,声音宏亮。舌体胖浅齿痕舌质偏红暗,白苔脉细

治法:效不更方,炙甘草、生甘草加至30,减去厚朴。

炙甘草30 g  生甘草30 g  法半夏30 g   黄芩10 g

酒黄连10 g  党参30 g     干姜20g       大枣30g

附片30 g     薏苡仁60 g 

12  11剂,每天3次,饭后温服。

二、 讨论:

1、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提及, 但两处甘草泻心汤用药略有差异,其病机亦有不同。在《伤寒论》中见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用于太阳病误下后,脾胃虚弱,痞利并见的虚痞,尤在泾也认为本方乃太阳表证经多次误下,表邪内陷,中焦虚寒所致。甘草泻心汤方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的区别在于本证经多次误下,脾胃虚弱程度甚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方面,本方即半夏泻心汤重用炙甘草。《雷公炮制药性解》载甘草“入心、脾二经,生则分身、梢而泻火,炙则健脾胃而和中”,此处重用炙甘草至四两,以健脾胃、补中州。

2、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汤,出自《黄帝内经》,由半夏、秫米组成,有祛痰和胃,化浊宁神之功。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

方中半夏交阴阳,燥脾湿,顺脾性以益脾和中;秫米甘温入脾,益中和胃,顾护中气,遏制半夏毒性。两药相合,同奏调中焦,和阴阳之功。中焦和,则“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3、辨证思路

患者舌质红,显示有热;牙龈、舌头发烫亦显示有热;苔白偏厚,有湿。畏寒怯冷,虽为盛夏手足冰凉,阳气不足。消瘦、倦怠,气血虚弱,已成虚痨。

胃胀痛、烧灼,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故胃中烧灼、嘈杂;脾虚水谷精微不运,五体失养,故消瘦、虚弱;脾虚不运,气滞而痞;脾虚水湿不化,郁而化热则成湿热,湿热薰蒸于口舌而牙龈痛发烫、舌尖发烫。

大便不干结,但费力,系阳气虚弱,推动无力。

睡眠不佳,一方面阳气不足,阳不归阴;另一方面脾胃虚弱,胃不和则不安。

综上所述,病机为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致虚实相兼

4、选方用药:

甘草泻心汤寒热平调,温中补虚,消痞散结,正合病机。

方中炙甘草、大枣、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和胃;半夏止呕降逆,和胃消痞;黄莲、黄芩苦寒清热,干姜辛温散寒。诸药配伍,辛开苦降,益气和胃,止呕消痞。又因黄莲、黄芩清热解毒,半夏、干姜辛燥化湿。

炙甘草和生甘草合用乃陈老独创,炙甘草甘温补中,生甘草泻火解毒。二药合用非常符合甘草泻心汤的虚实相兼的方义。

加入薏仁60,薏苡仁代替秫米,取半夏秫米汤之意,化痰和胃安神

附子通行十二经,周身阳气输布,大肠推动有力大便可解阳可归阴,夜可安睡。

厚朴燥湿消痰,行气除满,以助解除气滞胃胀。三诊时胃胀已消,去之。

值得一提的是方中附子、半夏原为十八反中的反药,但陈老在几十年的诊疗实践中时常运用,并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在运用半夏泻心汤、小柴胡类方剂时,如病人明显有痰湿兼阳虚,有较多合用机会。

三、体会

幸福是什么?对于只能吃粥的人来说,能享受各种食物便是幸福;对于一位农民来说,能下地干活就是幸福;对于患者来说,能遇到一位善良、高明的医生就是幸福。对于一位医学生来说,能见识各种精彩案例,得到老师的倾囊相授就是幸福。对于一位医生来说,能让患者解除痛苦,看到患者的笑容就是幸福。爱往者爱返,福来者福往,我想作为名医、名师的陈老应该是最幸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