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1 陈学忠2
1、作者简介:王蓉,女,四川成都德仁堂中医药科学院泰三堂太古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 610000 E-mail:2975045298@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全国名老中医,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杨XX,女, 5岁。因“鼻子反复出血3年,再发1周伴阴痒半年”就诊。中医诊断:鼻衄 阴痒 治法:降心火 益肾水 调和水火 处方:潜阳封髓丹
关键词: 潜阳封髓丹 阴痒 鼻衄 陈学忠
初诊:患者杨XX,女, 6岁。因“鼻子反复出血3年,再发一周伴阴痒半年”于2021年5月7日就诊。
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反复鼻子出血,鼻子出血,为自然出血,无碰撞及用手挤压等外部力量,1-2天鼻子必流鼻血1-2次左右,平时性子急躁,着急后容易出血,大便正常。其外婆自诉西医诊断是鼻甲肥大充血(未提供报告)。于2020年5月份在陈老师处吃中药后后鼻子不出血,家属高兴万分(以前吃过两年中药未见效果,大多是一些凉血止血之类中药,陈老师当时就用潜阳封髓丹去附子),现再发1周伴阴痒半年,1周前鼻子出血量多,血不易止,比以前出血量大、多。阴痒半年,外阴部潮湿不干净,小内裤微黄湿润,西医诊断为幼儿性外阴炎。检查提示:PH值7.2,上皮细胞1+。幼女性外阴炎,从去年11月份开始不断去大医院就诊,经药物及红外线照射,效果不显,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中医诊断:鼻衄、阴痒
证型:阴阳不调 虚阳外浮
治法:清心火 滋肾水
处方:潜阳封髓丹加法
药物组成:附子5g 肉桂5g 龟板15g 砂仁10g后下
炒黄柏15g 炮姜10g 炙甘草12g 白芷8g
6付颗粒 开水冲服 日三次。
二诊2021年5月14日复诊,患者家属甚感欣喜,自诉外阴部较干净,没有出鼻血,有点流鼻涕,打喷嚏,大便正常。具体用药如下:
附子5g 肉桂5g 砂仁10g后下 炮姜10g
龟板15g 炒黄柏15g 炙甘草15g 白芷8g 当归6g
3付颗粒 开水冲服 日三次。
三诊2021年6月11日复诊 ,诉自诉外阴部干净,早晚有点咳嗽,有点痰,未再出鼻血,大便正常。具体用药如下:
附片5g 肉桂5g 砂仁10g后下 炒黄柏15g
龟板15g 炮姜10g 炙甘草6g 白芷8g
当归5g 五味子6g
5付颗粒 开水冲服 日三次。
6月底电话回访,患者家属诉外阴部干净,鼻子未再出血,余证消失,很是高兴,很感激陈老师为其小孩减除苦恼。
讨论:由潜阳丹和封髓丹合方而成,潜阳丹出自郑钦安《医理真传·卷二》,方由附子、砂仁、龟板、甘草四药组成,具有“纳气归肾之法也”。封髓丹由三才封髓丹演化而来,去三才天冬、地黄、人参只保留了封髓丹黄柏、砂仁、甘草三药,同样具有“纳气归肾之法也”,这两方子郑钦安常联合使用,共奏温阳散寒,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之功,久而久之便以潜阳封髓丹命名。后世医家吴佩衡则将潜阳丹与封髓丹合并使用, 称为潜阳封髓丹。郑氏认为,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化合,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郑钦安在临证中体会到:“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面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仔细揣摩,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至平至常,至神至妙,陈学忠老师根据郑氏的“调和水火”一语,以及“虚火上冲”诸病症,临证时根据病情加味,真正理解和运用该方妙用。以前医者用止血药,无一例成功止血,患者素有鼻衄,时间已久,津血同源,伤阴耗气,使机体处于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平时性子急躁时肝气上升,气血上逆(血随气逆),从鼻部溢出。鼻属肺,肝藏血,木旺侮肺金,木火刑金,然鼻为肺之外窍,络破血溢而出,潜阳封髓丹方中含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源出《伤寒论》(29条)。陈老师用炮姜而不用干姜,取其炭之收涩之性,而止其血。《神农本草经》中言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炮制过后表面微黑,内成棕黄色而入药者而长更于温经止血,同时,亦可缓其性,防截阴之弊。《得配本草》云:“炮(干)姜,能去恶生新,使阴生阳长。故吐衄下血,有阴无阳者益之。”故用炮干姜之一是回阳救逆以急固其血,二是取其炭之收涩之性,而止其血。龟板咸寒养阴,合黄柏,摄外散浮游之火,滋阴潜阳;肉桂引火归元,使水火得济;砂仁醒脾开胃,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炙甘草补中调和药性;而陈老师只用此方,第一次就把鼻衄止了,神妙之笔。陈老谨守病机,辨证施治,潜阳封髓丹的灵活运用,不仅解除了患者疾苦,开拓了幼儿鼻衄阴痒辨证新的思路,是吾辈学习之楷模。
阴痒,有称“阴门瘙痒”。阴痒者,内因脏腑虚损,功能失常,外因多见会阴局部损伤,带下尿液停积,湿蕴而生热,湿热生虫,虫毒侵蚀,则致外阴痒痛难忍。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言:“妇人阴痒者,必有阴虫,微则痒,甚则痛,或为脓水淋沥,多由湿热所化。”《肘后备急方.治卒阴肿痛颓卵方第四十二》首载了治疗“阴痒汁出”、“阴痒生疮”的方药。隋.巢元方详细论述了阴痒的病因病机,内为脏气虚,外为风邪虫食所为,在《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曰:“妇人阴痒,是虫蚀所为。三虫九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虫动作,食于阴,其中作势,微则痒,重乃痛。”又曰:“肾荣于阴器,肾气虚......,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薛已总结妇人阴痒属肝经所化,有肝脾郁怒、肝脾气虚、湿热下注等证候,分别以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归脾汤、小柴胡汤等加减治疗,外以桃仁膏、雄黄等杀虫。可见古人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已有较全面的论述。结合前人经验与后世中医学发展,陈学忠老师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阴痒,今患者6岁,年幼,外阴潮湿,西医经药物及红外线照射等治疗半年未见好转,陈老师的一副中药就见效果,疗效明显。陈老谨守病机,另辟蹊径,体现了陈学忠老师临证时的严谨、细致、辩证思路的灵活和诊疗技术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