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失眠合剂治疗口干、口苦8年案例

日期:2021-06-20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2091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老年病科  周兴林   陈学忠 

摘要:多年的口干、口苦,寻寻常常的症状,却苦苦求医8年余。这次因高血压住院,先后予小柴胡汤,开郁和中法,潜阳封髓丹等治疗,均无疗效,患者打算放弃,鼓励患者,坚持治疗。陈老改变思路,从口渴、口干入手,换用失眠合剂,连进8剂,服用2周,症状完全缓解。如今已停药半年,随访无恙。

关键词:陈学忠;失眠合剂;口干、口苦;

陈学忠,男,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善用经方化裁治疗疑难杂症,现将陈师治疗本案总结如下。

病案:

患者向某某,女,57岁。

主诉:口干、口苦8年

现病史:患者自8年前无明显原因逐渐出现口苦、口干,昼夜皆苦、皆干,需时时少许饮水,无其他不适,精神睡眠可,饮食一般,二便正常。“我的生活怎么这么苦,早上一起床苦日子就来了,直到睡着了才会忘记”,期间于当地新都区新繁镇各家医院就诊,反复口服各种中西药,均无明显疗效,患者放弃。本次因阵发性短暂头晕、血压不稳定于我科住院,很快血压稳定、头晕消失。患者才说,“周医生,你看看,我还有一个问题,苦了多年,你看能不能帮我解决下”。

想想病人的情况,头晕、口苦、口干,不是小柴胡汤的主症吗,“口苦、咽干、目眩”,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差不了多少,毫不犹豫开了4副小柴胡汤颗粒制剂,以为肯定有效,患者说日子还是那么苦,没效?调整思路,会不会是食管微反流、或局部神经敏感性增高,或者有轻微的焦虑呢,选用了开郁和中法,干姜、生姜一起用,加了点天花粉、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止渴,患者说仍然那么苦、那么干。

怎么办?幸好师傅要来了。

一诊:

2012年12月2日 周三 师傅来了。

大家讨论,各抒几见

有老师说胆胃郁热,予甘露饮加减,清热养阴除湿。

有老师说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一贯煎加减,滋阴降火。

有老师说苔少,伤津、伤阴,可能有焦虑,予柴胡桂枝汤加麦门冬汤加减。。。。

师傅说,不是夏季节,没有其他湿热中阻的支持,中老年,干、苦了8年,一定有虚,虽然怕冷不是十分明显,考虑虚阳上浮,开了潜阳封髓丹。

白附片30g  肉桂15g   砂仁20g   龟甲30g

黄柏20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颗粒制剂4剂后   患者出院,带药8副,水煎服。

二诊:12月24日

患者说,药服完了,好像口苦似乎稍微好了一点点,缓解不是很明显,仍口干,加了山药、石斛各30g.再服4剂。又到周三了,电话垂询,仍然没有多大变化,不想治了。鼓励患者坚持,相信陈老师,会有办法的。

三诊:12月30日

患者仍诉口干、口苦明显,既然有点效,那继续守方不变。

本该四诊:1月5日患者因故未来。

四诊:1月13日去了山药、石斛,加龙骨、牡蛎各30g,收敛浮火。

五诊:1月20日患者仍然说没有什么效果,坚持了1个多月,仍然收效甚微。

师傅说必须要改变思路,换用了失眠合剂。

柴胡 12g       龙骨 30g     牡丹皮 15g     丹参 30g

川牛膝 30g     肉桂 3g      酒黄连 10g     桔梗 15g

麸炒枳壳 15g   酒川芎 10g   生地黄 50g     赤芍15g

中药4剂,每3天2剂,水煎2次分三服

六诊:1月27日

患者脸上终于有了微笑,好多了。上方不变,生地黄60g,师傅曰:“血渴”肝郁血瘀气滞。

未来的七诊:2月3日患者没有来。。。。。

2月10日下午4:00再次电话垂询,患者说服了本次第一剂第二次就没有口苦、口干了,苦日子终于结束了,谢谢你,要不是你劝我坚持,我怕都要苦一辈子了。

3月,4月,5月19,再次随访。苦日子终于结束了,再也不口干了。

 

讨论:

 

本方本为师傅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剂,由血府逐瘀汤和交泰丸化裁而来,受《医林改错》王清任关于血府逐瘀汤“治夜不能寐,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启发而创立。名曰失眠合剂。以“行气活血,交通心肾”为治则。专治肝郁血瘀,心肾不交之失眠,扩展运用兼有血瘀气滞之各种疾病。

      素问·调经论》云“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王清任深悟其道,提出“治病之要诀, 在明白气血 ”,创系列活血方。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疏肝行气止痛,是其典型的气血同调代表方,也是其理论的具体实践运用。由桃仁、红花、当归、 川芎、生地黄、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及甘草共 11 味药物组成。专“治胸中血府血瘀”而设。王清任认为“血府即胸下隔膜,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名曰血府。”极易产生瘀血。虽然目前认为其“血府”的解剖认识是错误的,但胸中血瘀则是非常正确的。用于胸中瘀血,阻碍气机、或兼肝郁气滞之瘀血证。包括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后下、心里热、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等19种疾病。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实已超越“胸中血府”,被后世誉为活血化瘀第一方。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盖因血行脉中,故脉为血之府也。肺朝百脉,心主血脉,皆为胸中血府,其实血府即脉府,而脉布全身,故本方可治全身一切瘀血证。

血府逐瘀汤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化瘀,四逆散疏肝、理气、行气,而柴胡、桔梗配牛膝 、积壳升降气机。瘀血阻滞,极易郁而化热,故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养血活血而不忘清热凉血散血。桔梗也并非仅为载药上行。《本草求真》桔梗味苦气平,系开提肺气之圣药,可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布散津液。如此,则恢复了“气行、血行、津行”的良好状态。正如其所言 :“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岳美中亦说:“方中以桃仁四物汤合四逆散,动药与静药配伍得好,再加

牛膝往下一引,柴胡、桔梗往上一提,升降有常,血自下行。

 

现代临床试验证实,该方可明显改善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可①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心肌纤维化,改善缺血心脏左心功能及抑制高血压血管重建。②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调节免疫状态、改善微循环及脑缺血状态而促进神经细胞恢复。③抗肝脏纤维化、延缓门脉高压的形成。④抑制肿瘤细胞生长。⑤抗炎、镇痛等等。

 

  口苦最早见于 黄帝内经》,归于“胆瘅”,认为胆热、肝热是形成口苦的主要原因,胆火上炎是其主要病机。隗继武认为口苦的病机,重点在胆气上逆,凡诸脏有病,波及胆,胆气上逆均可导致口苦,故曰:“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口苦,非独肝( 胆) 也”。因次强调口苦未必尽由火热所致,不同的病机决定了不同的治法。

   口干口渴为常见生理现象,但时时均觉口干,需水润之,饮而不解,则为异常。常为阴虚津伤,或气虚、阳虚不能运化、气化。但亦有因瘀血阻滞,阴津不能上荣所致。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为有瘀血” 。 “病者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是瘀血也.”

 

   《金匾要·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可见古人已明,口咽干燥有可能反而是某些瘀血内停的关键线索。

唐宗海《血证论》曰:“瘀血在里则口渴……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瘀血发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于肾。水与血,交会转运,皆在胞中,胞中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不能随气上布,但祛下焦之瘀,则水津上布,而渴自止,小柴胡.加丹皮桃仁治之,血府逐瘀汤亦治之

本患者恼人的口苦、口干皆有,缠绵数年。为何? 从口苦入手,以胆论治,实火虚火皆无效。那从口干、口渴、时时欲饮、而不多饮入手,是“血渴 ”吗?口苦也是“血苦”吗?

    她是我科一位护理老师的妈妈,8年多前因咳嗽、痰血,发现右下肺一结节,约1.5cm,高度怀疑为“肺癌”,由我主诊,我科抗菌治疗半月,无变化,到华西附一院住院,肺穿未发现肿瘤细胞,考虑为炎性,出院后继续服用抗菌药3月,逐渐完全缓解。庆幸之余,总还是担心复发,后间断CT复查均无异常,但逐渐出现口苦、口干。睡眠还可以、饮食可、二便可。

回顾整个病程,结合文献复习,久病肝郁,气滞血瘀,瘀滞血脉,瘀滞血府;血瘀导致气滞,循环加重,阻碍了津液、胆气的正常运行,是可以出现以上症状的,血府逐瘀汤是正治法,失眠合剂也治之。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至平和。”

本例患者,通过复习文献,查阅资料,更显见师傅的博学和精深。虽然刚开始试错了,但很快纠正了方向。举手间,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了血渴,更深入了解了血府逐瘀汤,也更爱上了失眠合剂。谢谢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