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舒培,男,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师承学员,成都青羊戴氏嗓音诊所, 四川成都610031 325350482@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E-mail: 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胡某,男,65岁,以“夜间汗出3月余”就诊。中医诊断:盗汗。辨证属阴虚火旺。陈老辨证精准,以当归六黄汤加味滋阴清热,固表止汗,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当归六黄汤 盗汗 陈学忠
医案:
患者胡某,男,65岁,2021年4月1日因“夜间汗出3月余”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自述1月开始,夜间周身汗出湿衣,每日晨起需要更换一次衣服,日间汗出少,动则甚,饮食尚可,睡眠一般,舌体胖舌质淡红,脉细数。
中医诊断:盗汗 阴虚火旺
中医治法: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方剂:当归六黄汤加味
方药:黄芪30g 生地黄30g 熟地黄15g 当归15g
酒黄芩15g 酒黄连10g 盐黄柏20g 龙骨30g
煅牡蛎30g 浮小麦40g
六剂,每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
4月14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大汗好转明显,仅胸口稍有汗出,晨起可不更衣,效果满意。
讨论: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症》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于血液有密切关系,既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之人,不可再发其汗。还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在汗出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绝汗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云:“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既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并指出其他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阳虚、湿、痰,盗汗属血虚、阴虚。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益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益补阴以营内。”
当归六黄汤由李东垣创制,出自其所著《兰室秘藏》,其被称之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盗汗。《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寤而汗出曰自汗,寐而汗出日盗汗。阴盛则阳虚不能外固,故自汗;阳盛则阴虚不能中守,故盗汗。若阴阳平和之人,卫气昼则行阳而寤,夜则行阴而寐,阴阳既济,病安从来?惟阴虚有火之人,寐则卫气行阴,阴虚不能济阳,阴火因盛而争于阴,故阴液失守外走而汗出;寤则卫气复行出于表,阴得以静,故汗止矣。
该医案中,患者夜间周身汗出湿衣,每日晨起更衣3月余,日间汗出少,故考虑阴虚火旺所致。方中当归、二地以滋阴养液,令阴液得其养。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焦火得平。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芪,补气以固已虚之卫表及未定之营阴。加龙骨以重镇安神兼以固涩,牡蛎煅用,取其收涩敛汗之性,浮小麦以养心敛汗,益气除热。诸药合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陈老临床辨证精准,用药精简,效如桴鼓,值得吾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