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升降温里法治疗郁证1例

日期:2020-10-21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952

                    文霞1     陈学忠2

作者简介: 文霞,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大邑师承班,四川大邑,611330  E-mail961322773@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此病症病机为肝郁乘脾,脾虚气弱,中气下陷,寒热互结,气损及阳,阳气亏虚。治疗上陈学忠教授采用升降温里法诊治,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加半夏泻心汤加四逆汤而成。

关键词:升降温里法   郁证   

医案:

患者,马某,女,70岁,籍贯黑龙江,长期居住黑龙江。经亲戚介绍,于20200723日到我院住院治疗。

主诉:反复胸闷、头晕、肢体乏力1年。

现病史: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胸闷,伴心前区压榨感,心悸胆怯,每次持续约数分钟深吸气后可缓解,头晕,头部闷沉,肢体乏力,行走漂浮,意志消沉,心情抑郁,腹胀,饮食差,口干,口苦,无口角歪斜、二便失禁、肢体功能障碍等,多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差。由其亲戚介绍到我院就诊,门诊以“头晕待诊”收入我科。自患者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差,长期需“艾司唑仑”改善睡眠,尿频、尿急、尿痛,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近期体重未见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有“脑梗塞”病史数年;患者有“抑郁症”病史14年,长期服用“草酸艾司西肽普兰片 10mg qd”及“盐酸丁螺环酮片5mg tid ”改善抑郁症状,近1年出现意志消沉,交流能力下降、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等症状。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刻见症:患者卧床,无力行走,覆厚被,诉间断性胸闷,心悸胆怯,善太息,情绪不宁,心情抑郁,饮食差,腹部痞满不适,头晕,头部闷沉,肢体乏力,面色苍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口干,口苦,睡眠差,尿频、尿急、尿痛,大便秘结,无力排便,肛门坠胀,舌体胖大有齿印,舌质淡,苔黄腻,脉沉细。

中医诊断:郁症(肝气郁结,脾胃不和)

治法:开郁和中

处方:柴桂各半汤+半夏泻心汤加减

柴胡 15g      桂枝15g      赤芍15g  白芍15g

法半夏30g    黄连片10g   干姜30g   生晒参30g

甘草15g       大枣30g      薏苡仁60g

                     7剂,水煎服,11剂,一日三服。

二诊(2020-07-31):患者诉上述症状缓解不明显。陈学忠教授再次详细询问患者症状,调整诊疗思路。考虑患者为脾虚气弱,中气下陷,寒热互结,阳虚失温。属于虚实夹杂之证。予以升降温里法诊治。

 中医诊断:郁证(脾虚气弱,中气下陷,寒热互结,阳虚失温)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辛开苦降,温阳散寒

处方:补中益气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汤

 附片30g  先煎半小时  干姜20g    生晒参30g  黄芪30g

 升麻15g              柴胡15g    枳壳30g     陈皮15g

 白术30g              当归12g    黄连片10g   大枣30g

法半夏30g            炙甘草15g

                      7剂,水煎服,11剂,一日三服。

三诊(2020-08-07):患者由家属搀扶到诊室,诉肢体乏力、腹部痞满缓解,口苦、口干减轻,饮食差,仍诉四肢欠温,尿频,大便秘结,排便改善,肛门坠胀缓解,睡眠差,因患者症状有所减轻,情绪改善,胸闷减轻。现患者阳虚仍明显,附片加量至40g;患者脾虚,睡眠差,加用薏苡仁60g,取半夏秫米汤之意 

四诊(2020-08-14):患者自行步行到诊室,甚是欢喜,精神、饮食明显改善,诉腹胀、乏力、头晕明显减轻,四肢感觉温暖,无胸闷、心悸,小便正常,解大便改善,肛门稍感坠胀。口干,睡眠差,头汗出,上半身感潮热,舌淡胖,舌体少津,苔白腻,脉沉细。治疗上调整附片至30g,将法半夏减量至20g,薏苡仁减量至40g。加入封髓丹:黄柏15g  砂仁15g

患者于2020-08-17日出院。多次电话回访,现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情绪稳定,对生活充满希望,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目前居住成都,仍长期服用陈学忠教授的中药,建议患者长期在“陈老”门诊随访。

讨论: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泻,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泻,可引起五脏阴阳气血失调。此患者长期抑郁,肝气郁结,横逆乘土,可出现肝脾失和之证,故可见善太息,情绪不宁,心情抑郁,饮食差;忧思伤脾,脾气亏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故可见胸闷,心悸胆怯,面色苍白,睡眠差;脾虚下陷,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头晕,头部闷沉,肢体乏力,肛门坠胀,小便频数,气虚推动无力,故见大便秘结,无力排便;患者中气虚弱,升降失常,寒热互结,遂成痞证,故可见腹部痞满不适,口干,口苦,舌苔黄腻;久病气虚及阳,阳气亏虚,肢体失于温煦,故见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此病症主要病位在肝脾,累及心肾。其病理变化为虚实夹杂,以本虚为主,本虚主要涉及气、血、阳虚,标实考虑寒热失调。综上所述,此病症病机为肝郁乘脾,脾虚气弱,中气下陷,寒热互结,气损及阳,阳气亏虚。治疗上陈学忠教授采用升降温里法诊治,切中病机,辩证精准,以达良效。

升降温里法主要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加半夏泻心汤加四逆汤而成。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补中升阳之品首推黄芪,《本草正义》中说:“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张锡纯也说“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故方中重用黄芪为君,其性甘温,入脾胃经,一则取其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二则用之补肺实卫,固表止汗。臣以人参大补元气,炙甘草补脾和中,佐以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气虚日久,必损及血,故配伍甘辛而温的当归补养阴血,陈皮理气和胃,佐以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诸药和用,既补益中焦脾胃之气,又升提下陷之气。患者脾胃气虚,寒热失调,互结成痞证,配合半夏泻心汤以寒热平调,散结消痞,方中半夏散结消痞,干姜温中散寒,黄连泻热开痞,共达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效,佐以大枣、甘草以补益脾气,枳壳降气消积,方中加入薏苡仁以健脾除湿,同时可取半夏秫米汤之意,以调和阴阳改善睡眠。配合四逆汤以温阳散寒。三方合用,共奏升降温里之效。经过治疗后,患者感症状明显缓解,抑郁状态明显改善,对生活充满期待,甚是欢喜。

“升降温里法”是陈学忠教授创立的新理论。本病例患者症状多样,病机复杂,经过陈学忠教授精准辩证,直切病机,疗效极佳。此治疗中虽未用解郁之法,但诸症皆除后郁证自解,此法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