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陈学忠新都师承班 周凌丹
摘要:理中汤首载于《伤寒论》,主要由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组成,有补气健脾,温中散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寒证;再加附子,可补火助阳,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主任医师潜心研读仲景之学,临床诊疗辨证精准,用药运乎一心,临床赞誉不断。现举老师运用附子理中汤治疗泄泻病一案,以觞医者同行。
关键词:泄泻病 理中汤 陈学忠
1.案例:
牟X,女,53岁,2020年11月14日
主诉:腹泻半年余。
病史:近半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清晨6点左右出现腹痛,随即腹泻2次,自感不能控制,质地先干后稀溏,色黄,无粘液及血便,便后痛减,出现虚汗淋漓,全身乏力、头晕不适,偶有恶心,无肠鸣、口渴、呕吐等不适。白天2-3次,食用油腻及生冷食物后情况加剧。先后到当地社区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医院消化科就诊,行血常规、大便常规+隐血试验、肝功、全腹彩超结果正常,胃肠镜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直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并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金双歧杆菌、肠炎宁片”等药物对症治疗后效果欠佳。为寻求治疗今日遂到我科门诊就诊,刻诊:腹泻,日4-5次,痛后即解,不能自控,质地稀溏,色黄,泄后排泄物浮于水面,无粘液及血便,便后痛减,出现虚汗淋漓,全身乏力、头晕不适,偶有恶心,无肠鸣、口渴、呕吐等不适,近期较前明显畏寒、食欲减退,入睡较前明显困难,小便可,舌质淡,舌体略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薄白苔,脉细。近期体重下降3Kg。
既往史:20年前曾因心情不佳反复腹泻,自服“左氧氟沙星片”后痊愈。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诊断:泄泻病
证型: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阳散寒,益气健脾。
选方:理中汤加味
白附片30g 党参30g 白术30g 炙甘草15g
干姜30g
3付,水煎温服,100ml tid
2020.1.17复诊,患者诉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清晨解大便2次后白日很少再出现腹泻,全身乏力减轻,饮食较前增多,精神、睡眠明显改善,小便可,但仍感发作性头晕不适,舌体略有胖大,舌边齿痕,舌质淡,薄白苔,脉细。予原方基础上白附片剂量增加至60g,增加三味药物柴胡15g 升麻15g黄芪30g加强温阳益气作用。具体方药如下:
白附片60g 党参30g 白术30g 炙甘草15g
干姜30g 柴胡15g 升麻15g 黄芪30g
3付,水煎温服,100ml tid
2020.3.18诉大便质地明显变干,约2次/日,腹痛症状减轻,全身乏力改善,偶有头晕、恶心,食欲尚未恢复原有水平。睡眠可,小便可,舌体略有胖大,舌边齿痕,舌质淡,薄白苔,脉细。处理:上方升麻増加到20g,叧增加炮姜20g, 陈皮15g以加强温中和胃止呕。具体方药如下:
白附片60g 党参30g 白术30g 炙甘草15g
干姜30g 柴胡15g 升麻20g 黄芪30g
陈皮15g
3付,水煎温服,100ml tid
2020.5.1患者复诊,诉大便基本正常,约1天/次,质地可,乏力、头晕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可,处理:患者症状已消失,停用中药,嘱以生姜、大枣煎汤温服固护脾胃。
2.讨论
患者中老年女性,病程较久、迁延未愈。患者年岁渐长,命门火衰,先天之本衰微,故身体畏寒;火不暖土,加之素体中焦阳虚,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饮食失宜,故复受湿邪壅滞,更伤阳气,致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湿滞中焦,气机不畅而故腹痛,中焦运化失职,故大便清稀,脾胃久虚受纳运化力弱精微不足而致全身乏力,睡眠欠佳,结合患者舌脉后诊断为泄泻病,辩证为脾胃虚寒证,治以温阳散寒,益气健脾。选方附子理中汤加减,方中白附片、党参配合补火助阳,运脾土,振奋中阳,中阳振复,升发运转,可使清升浊降,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干姜温中健脾,炒白术健脾止泻,炙甘草温中健脾、调和诸药。
二诊,患者诉精神、睡眠明显改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全身乏力减轻,饮食较前增多,小便可,陈师辨证准确、药证相符,但患者仍头晕不适,结合患者舌脉后,考虑为阳气虚衰日久,清阳不升,遂将原方白附片加至60g增强温阳力量,加予柴胡、升麻、黄芪以助清阳之气上升。
三诊,诉大便质地明显变干,约2次/日,腹痛症状减轻,全身乏力改善,丹恶心、头晕,食欲仍欠佳,予上方升麻加至20g升阳举陷之力,增加炮姜、陈皮温阳理气健脾开胃。
四诊患者复诊,诉大便基本正常,约1天/次,质地可,基本正常,乏力、头晕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可,处理:可以暂停中药,嘱以生姜、大枣煎服固护脾胃,巩固治疗效果。
本案使用附子理中汤,方义出自于《伤寒论》。《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可见腹满为太阴病主症,又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当疾病日久,虚寒之像进一步发展,为振奋脾肾之阳,故加附子。运用此方温补中阳,健脾祛湿,同时振奋肾阳,力挽狂澜,阳气得复,运化得宜则诸症自愈。投药问路,验之辨证准确,陈师果断加大温阳药剂量,以求量大效宏。该病案药到病除,随访患者,患者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再次投入体力劳动,不感疲倦,获益甚大。陈师一直强调,临床诊疗,要踏实学习,辨证准确后要胸有成竹,仅靠简单几味中药,配伍合理,即可药专力宏。这激励我们继续认真学习陈师的丰富临床经验,在中医道路上不断求索,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