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用当归四逆汤治疗顽固性头痛验案1则

日期:2020-08-15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980

白兰燕1,陈学忠2

(1.德仁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2.作者介绍白兰燕,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室德仁堂师承班学员,四川成都610000,邮箱:393145909@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杨某,女,50岁,以“反复头痛20+年”就诊。中医诊断:头痛。辨证属肝经虚寒、血脉凝滞。陈老辨证精准,以当归四逆汤温肝祛寒,舒脉通滞,效如桴鼓。

关键词:当归四逆汤;头痛;医案

1.病案: 

患者杨某,女,50岁,成都人,2020年5月26日初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于20多年前出现头痛,整个头部均痛,前额尤为明显,无明显头晕,受冷受热均亦发作,发作时口服止痛药缓解,近两年头痛发作逐渐频繁,疼痛症状逐渐加重,每次头痛需服用头痛粉可缓解症状,若不服用头痛粉可出现呕吐。平素怕冷,以四肢怕冷明显,容易腹胀,大便偏干,排便不畅。饮食一般,舌胖大齿印,舌质淡偏暗,有瘀点,白苔,脉细弱。

中医诊断:头痛   肝经虚寒 血脉凝滞

中医治法:温肝祛寒,舒脉通滞

方剂:吴茱萸汤;四逆汤

方药:附子30g     干姜30g      炙甘草15g    党参30g 

         吴茱萸20g   法半夏30g   生姜3片      大枣30g 

2020.06.02复诊,诉本周症状稍有缓解,本周头痛发作2次,昨日感下肢受凉后头痛发作,疼痛剧烈,服头痛粉症状缓解,大便不畅有缓解。

本周调整方剂,以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及附子。具体方药如下:

吴茱萸20g 附子30g 当归20g 白芍15g 桂枝15g 细辛10g 通草1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干姜20g 

2020.07.07患者复诊,诉上次就诊后近一月头痛未明显发作,偶有隐痛,可自行缓解,怕冷稍有缓解,关节冷好转,饮食大便可。

效不更方,仍以当归四逆汤巩固,加党参补虚,具体方药如下:

吴茱萸20g     附子30g     当归20g     白芍15g 

桂枝15g        细辛10g     通草10g     炙甘草15g 

大枣30g        干姜20g     党参30g 

2020.07.28患者陪女儿就诊,诉其服药后头痛未发作。

讨论: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 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描述了头痛的临床特点,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原因。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若六淫之邪上犯清空,阻遏清阳,或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壅遏经气,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本病例为肝经虚寒,引起肝寒的原因有二:一是寒邪直中;二是自身阳虚。寒邪直中,肝经受寒,影响气血流通,筋脉失养,将会出现寒滞肝脉,气结不通而呈胸胁胀痛;影响肝系疏泄,不能正常调节血量,血脉凝滞,阳气不能随血达于四肢而呈四肢关节寒冷;肝主筋膜,寒邪伤筋,引起筋脉挛急,而呈头身掣痛。寒久客肝,必伤于阳,伤于气,故患者出现怕冷等阳虚症状。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通利气血津液,柔和筋脉之功,既能消除病因,又能流通气血津液。《仁斋直指方》谓:“官桂、当归,温血之上药也”方中用当归、桂枝温经散寒,温通血脉,细辛行散滞气,祛邪出表,通草渗湿行津,利其水道,芍药味酸,能使挛急筋脉和柔,甘草、大枣可甘之缓急,白芍、甘草相伍,则舒挛急!《金匮翼》谓:“温法有二,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师傅辨证精准,方中重用吴茱萸温散寒邪行气,附子、干姜温阳化气,整体温经舒脉,调营通滞,散寒与补阳并举,20多年的顽疾,仅仅三诊治愈,让病者感叹中医之神奇,亦是吾辈学习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