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丹丹: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德仁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 610000。
2. 陈学忠( 通讯作者)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德仁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传承班指导老 师、四川成都 610000
作者简介:杜丹丹,女,陈学忠 名医工作室医生助理,1697500455 @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暖肝煎”为理气剂 ,具有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肝肾阴寒,气机阻滞之少腹疼痛,疝气痛。陈老用此方治疗脐腹疼痛取得明显疗效。
关键词:暖肝煎 腹痛 陈学忠
1.病案:
患者:杨某某,女,14岁,2019年9月6日初诊。
主诉:腹痛反复发作10余年。
现病史: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疼痛以脐周为主,每遇腹痛患者都请假在家,耽误学业,其母很着急,遂带患者多处求医,去省级医院检查,西医诊断:肠痉挛,浅表性胃炎。西医予以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细。用药后情况略有缓解,随后症状反复发作。其母见病情一直持续,西医疗效不佳,遂在多个名老中医处就诊,均未见病愈。随后慕名来我科就诊。刻症见:上周六开始出现腹痛,以脐周疼痛为主,疼痛持续一天,早上腹痛明显,夜间时有腹痛感,需请假在家休息,月经经期提前,量可,无痛经。纳可。眠欠佳,二便调。面色晃白,焦虑面容。舌体略胖,浅齿印,舌质淡红,苔白。脉象细弦。
既往史:无特殊。
中医诊断:腹痛(寒滞肝脉)
治法:温肝散寒止痛。
方药: 暖肝煎加味
吴茱萸10g 党参30g 炒白芍12g 肉桂15g
当归10g 乌药15g 炙甘草15g 小茴香10g
生姜3片 白附片30g(久煎)
5剂,水煎,温服。
2019年9月11日二诊: 患者诉药后夜间腹痛明显改善,早上腹痛状态同前。余症同前。前方加:鸡矢藤60g。消积止痛。具体如下:
吴茱萸10g 党参30g 炒白芍12g 肉桂15g
当归10g 乌药15g 炙甘草15g 小茴香10g
生姜3片 白附片30g(久煎) 鸡矢藤60g
5剂,水煎,温服。
2019年11月7日患者母亲就诊,诉患者药后腹痛已愈,近3月病情未见反复,且患者自身精神、心情各方面状态都很好,对陈老表示由衷感谢。
讨论:
肠痉挛(enterospasm)又称肠绞痛,只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疼痛轻重不等反复。对于引起肠痉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肠道产气过多或者肠道蠕动过快,有的患者胃肠功能比较差,食用比较凉的食物或者药物,刺激肠道频繁的痉挛收缩,出现痉挛疼痛。清代汪宏《望诊遵经》说:脐上属胃,脐下属肠,大腹属太阴(脾),脐腹属少阴(肾),少腹属厥(肝)。《素问 举痛论》言:“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暖肝煎出自明朝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具有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肝肾阴寒,气机阻滞之少腹疼痛,疝气痛。原方中肉桂辛甘大热,温肾暖肝,散寒止痛;小茴香味辛性温,暖肝散寒,理气止痛,二药合用,温肾暖肝散寒,共为君药。当归辛甘性温,养血补肝;枸杞子味甘性平,补肝益肾,二药以补肝肾之不足,乌药、沉香皆辛温之品,行气散寒而止痛,均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少佐辛温之生姜,温散寒凝,为佐使药。
该医案中患者早上腹痛明显,夜间时有腹痛感,焦虑面容。患者来时闷闷不乐,焦虑面容,性情敏感多疑,日久则肝气不舒。见患者面色晃白,舌体略胖,浅齿印,舌质淡红,苔白,脉象细弦。遂考虑患者属于阳虚体质,阳虚则寒,寒邪侵袭肝经,凝滞于肝脉,故病位以肝为主。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肝脉失和,气机不畅,故脐腹疼痛,辨证为寒滞肝脉,治宜温肝散寒止痛为主。选方暖肝煎加减。陈老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炮附片、吴茱萸以增强温肝散寒之功。二诊时患者诉药后夜间腹痛明显改善,早上腹痛状态同前。见患者为青少年,且疼痛以脐周为主,故前方加:鸡屎藤60g。消积止痛。
此案中患者共就诊2次,服药共10剂,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以至痊愈。陈老辨证用药精简,用之有效,皆体现其深厚的中医诊疗技术,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景岳全书》;
2、《黄帝内经.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