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雷杰,男,犍为县塘坝乡卫生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统工作室犍为师承班学员 Email:1802125296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文中陈学忠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搐症,疗效明显。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儿多发性抽搐症
病案如下:
邓XX,男,5岁,2019年3月22日初诊。
主诉:反复眨眼、嘴鼻抽动1年+,复发1月。
现病史:家属述1年前偶然发现患儿出现用力眨眼、皱眉、频繁缩鼻,遂就诊上级医疗机构,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因不愿西医治疗,经多处中药治疗后病情略微缓解(用药不祥)。近1月来,因受凉后出现流清涕,干咳,经西医治疗后咳嗽程度有所缓解,继而察觉患儿频繁出现用力眨眼、皱眉、缩鼻、撅嘴、张口伸舌舔唇,重复出现,无节律性,夜间睡眠后上述症状能缓解,且伴多动,纳差。为求进一步治疗咳嗽症状,遂来我处,刻诊:咳嗽,眨眼、皱眉、缩鼻、撅嘴、张口伸舌舔唇,喜动,纳差,眠可,二便调,面色轻微萎黄,舌质淡,薄白苔,微腻。
遂予牵正散和桂枝龙骨牡蛎汤加蝉蜕、防风服4剂后,患儿缩鼻、张口伸舌舔唇症状略微缓解,眨眼、皱眉、咳嗽病情无缓解。遂于2019年04月5日请陈老微信会诊。
诊断:小儿多发性抽搐症(土虚木亢)
治法:健脾化痰,镇肝息风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 胡12g 桂 枝10g 白 芍10g 龙骨20g
牡 蛎20g 煅赭石20g 法半夏10g 党参15g
黄 芩12g 僵 蚕10g 木 瓜10g 大 枣15g
炙甘草8g
2剂,一剂二煎,煎煮时每剂加生姜2片,日服三次,每次80ml,2剂4日,并嘱家属让患儿少玩电子数码类产品。
二诊:2019年04月10日,患儿母亲诉患儿用力眨眼、皱眉、缩鼻、撅嘴、张口伸舌舔唇次数减少,仍咳嗽。加钩藤15g。2剂。
三诊:2019年04月15日,患儿母亲诉症状明显缓解,用力眨眼、皱眉、缩鼻频率明显减少,每天发现次数约6-8次,偶有撅嘴、伸舌舔唇症状。咳嗽症状无明显缓解。遂再次请陈老会诊,陈老示继续守方治疗观察病情发展,暂不管咳嗽症状。2剂
四诊:2019年04月20日,患儿母亲诉用力眨眼、皱眉、缩鼻频率较前更减少,每天发现次数约3--4次,基本无撅嘴、伸舌舔唇症状。并述在服用三诊第一剂药物后,患儿咳嗽症状逐渐减轻,服完第二剂后,咳嗽明显缓解,饮食量有所增加。遂继续守方治疗观察病情发展。5剂
五诊:2019年04月30日,患儿母亲诉患儿服完上次5剂药后,基本无用力眨眼、皱眉、缩鼻、撅嘴、伸舌舔唇症状,晨起偶有咳嗽,饮食尚可,现想让患儿继续服2剂巩固疗效。2剂
2019年06月10日,患儿因感冒到我处就诊,家属述患儿未见眨眼、皱眉、撅嘴等症状;同年08月16日随访未见复发;同年09月26日随访未见复发。
讨论:
抽动秽语综合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 本病多在2---15岁间起病,男女之比为(3~4):1。临床特征是由表情肌、颈肌或上肢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抽动起病,表现为挤眼、撅嘴、皱眉、摇头、仰颈、提肩等;以后症状加重,可出现肢体及躯干的爆发性不自主运动,如躯干扭转、投掷运动、踢腿等。约30%~40%因喉部肌肉抽动而发出重复性爆发性无意义单调怪声,似如犬吠声、哮鸣声、咳嗽声等。85%患儿有轻至中度行为异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等。
既往中医文献对本病无系统性描述,根据临床表现特征,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瘈疭”“筋惕肉瞤”“抽风”“慢惊风”等范畴。现根据“国家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整理,将此类疾病中医学名定名为“多发性抽搐症”,发病原因较多,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发病容易;心常有余,肝常有余,传变迅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脾经与胃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肝为筋之宗,开窍于目,肝主升主动,气常有余,易化火生风,风胜则为动,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患儿久病失养,损伤脾胃,脾虚不运,则全身肌肉失去水谷精微充养;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潴留,聚液成痰,痰气互结而蒙蔽心神。《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今患儿土虚木必乘克,风胜为动,故出现眨眼、皱眉、缩鼻、撅嘴、张口伸舌舔唇等症。本患儿从肝脾论治,以健脾化痰,镇肝息风为大法。
本案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方加减,此方出自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现用于癫痫、神经官能症、小舞蹈病、美尼尔氏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等见有胸满烦惊不宁为主证者。方中融合了小柴胡汤、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之意。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邪,疏利三焦气机,扶正祛邪,也可治咳嗽。桂枝汤治太阳之表,调和营卫、气血兼柔肝缓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且潜镇摄纳。
方中柴胡、桂枝、黄芩和里解外、清热;龙骨、牡蛎、代赭石镇肝潜阳、重镇安神;白芍平肝疏肝;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僵蚕息风止痉;木瓜舒筋和络、除湿和胃;党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养营,扶正祛邪。共成和解少阳、和胃,镇惊安神之功。原方中铅丹有毒,现多用代赭石、磁石等替代。临证中纳食欠佳者,可酌加焦三仙、炒麦芽、炒稻芽消积化食;清嗓、咳嗽症状明显者,可酌加“慢咽汤”思路;摇头、眨眼等风胜明显者,可酌加生地、钩藤、倍用白芍滋阴增液,平肝疏筋。
此案例中一是陈老精准辨证,紧抓病机,巧用经方而精准施治;二是家属对患儿鼓励,树立信心,坚持服药治疗,医患同心协力,方获奇效。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中医儿科学》汪受传
《神经病学》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