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治疗慢性口腔溃疡一例
赵晓梅1,陈学忠2,李青柏1,莫美周1,许震中1
海南省澄迈县中医院,海南澄迈5719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031
作者介绍: 赵晓梅(女)、 李青柏(男)、 莫美周(男)、 许震中(男)海南省澄迈县中医院,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室师承班学员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田某,男性,45岁,以“反复口腔溃疡20余年”就诊。中医诊断:口疮。辨证肾阳亏虚,虚火上炎;治则:温肾潜阳,引火归元;选方:潜阳封髓丹
关键词:潜阳封隋丹,虚阳上浮,医案,口疮
1. 病案:
患者:田某,男,45岁,2018年11月24日就诊
主诉:反复口腔溃疡20余年,再发1周。患者20年来反复口腔溃疡,多发生在舌面,有时单个有时多个,疼痛难忍,曾多次口服中药、西药,时好时坏。此次陈老来我院义诊,找陈老诊治。刻症见:舌面有一椭圆形溃疡,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稍红而微肿,平素畏寒怕冷,口干,寐差,大便干结,舌略胖大质淡有齿痕,薄白苔,脉弱。
中医诊断:口疮
辨证:肾阳亏虚,虚阳上浮
治疗:温肾潜阳,引火归元
方药:附子30克 肉桂10克 干姜15克 砂仁20克
炒黄柏20克 炙龟板20克 炙甘草15克 白芷15克
当归15克
泡半小时,熬一小时,后下砂仁再熬5分钟,2遍再熬30分钟
患者服用6付后口腔溃疡愈合,口干症状明显改善,睡眠也明显改善,畏寒怕冷减轻,大便恢复正常。故未再继续服用,至今2月余症状未复发,时有舌尖部疼痛,无明显溃疡面,无其它不适,舌红,苔薄白,尺脉沉取有力。
2. 讨论
口腔溃疡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损伤。
口腔溃疡的病因现代医学至今不能完全明确阐述,但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精神因素,遗传因素有关,其他如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亦有关系,西医的治疗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所以寻求中医中药的治疗十分必要。口腔溃疡中医称作“口疮”或“口糜”或“狐惑病”一些医书多认为是上热或湿热。如《内经素问.气厥论》曰:“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说明邪热上攻可致口疮的发生;《医宗金鉴》则把口糜的病因病机编成歌括;“口糜阴虚阳火成,膀胱湿水溢脾经。湿与热淤薰胃口,满口糜烂色红疼”“口舌生疮糜烂,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经蒸热深也”。但临床上亦有不少患者为上热下寒,肾阳不足,不摄阴气,阴寒过盛逼迫虚火上浮,出现虚火妄动诸症。
潜阳封隋丹由潜阳丹及封隋丹组成,潜阳丹出自火神派郑钦安的《医理真传》:西砂仁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封隋丹首见于元代《御药院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甘草三钱灸。郑氏认为,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辛和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化合,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潜阳丹和封隋丹皆为纳气归肾之法,主治命门火衰,真阳为阴寒所迫,上浮不能归根所致的上热下寒之证。吴佩衡等后世医家主张将两者合用,名为潜阳封隋丹。
患者见便干,寐差,考虑热象,然虑其舌略胖大质淡有齿痕,薄白苔,脉弱。考虑热象为肾阳虚,阴乘阳位,使虚火上浮所致,故予潜阳封髓丹导龙入海,引火归元,加用肉桂、干姜,取其辛温之性增强温肾潜阳之力,加用白芷、当归活血生肌,促进溃疡愈合。
陈老师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精准,故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