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自制二仙汤治疗汗出验案1则
肖柯1,陈学忠2
(1.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双流 6102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作者介绍:肖柯,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室双流区中医医院师承班学员,四川成都双流区610200,邮箱:16126305@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杨某某,女,55岁,以“潮热汗出4个多月”就诊。中医诊断:汗证。辨证属阴阳两虚,相火妄动。治以滋肾阴,温肾阳、泻相火。以自制二仙汤加味治之。
关键词:自制二仙汤;汗证;医案
1.病案:
杨某某,女,55岁,2018年5月23日初诊。
患者以“潮热汗出4个多月”为主诉就诊。4个多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潮热汗出,2-3次/天。发作时不伴有口干口渴、手足心发热、心慌心悸、头晕乏力等。晨起胸前区汗出亦明显,且近期有加重趋势。曾就诊,具体不详。病情无改善。自述停经半年。双足反复湿疹病史。长期失眠早醒,无明显怕冷,大便不成形,2次/天,纳可及小便可。今就诊于陈老处。
刻下症:神不佳,焦虑貌,面色晦暗,舌体略胖,浅齿印,舌质淡暗,脉沉缓。
查体:无特殊。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汗证(阴阳两虚,相火妄动)
治法:滋肾阴,温肾阳、泻相火。
选方: 自制二仙汤加味;
用药:
熟地黄15g 山茱萸15g 山药30g 怀牛膝30g
牡丹皮15g 五味子12g 炒枣仁15g 龙骨30g
牡蛎30g 首乌藤30g 仙茅10g 淫羊藿10g
知母12g 炒黄柏15g 肉桂5g 浮小麦100g
3剂 两日一剂,水煎取汁,每次150ml,1日3次,饭后温服。
2018年5月28日患者二诊,患者诉潮热汗出明显好转,睡眠改善。双脚怕冷。舌体略胖,浅齿印,舌质淡暗,脉沉缓。 前方加巴戟天15g,3剂。
2018年6月1日患者三诊,自诉服药后潮热已愈,运动后出汗。失眠明显好转。数年湿疹也得到改善。自觉右侧踝关节怕冷,小便有力,大便粘已愈。舌质淡红偏瘀暗,苔薄白。前方加杜仲15g,茯苓30g,4剂。
2018年6月7日四诊,自诉潮热汗出不明显,失眠,早醒明显,大便不畅,踝关节冷痛,舌质暗红。前方去杜仲、巴戟天,加茯神30g,远志15g,4剂。治疗患者失眠。
2. 讨论:
《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为汗”。《素问·阴阳别论篇》载“阳加于阴谓之汗”,明确指出汗为心液,为心所主,是阳气蒸化阴液而形成。汗是人体五液之一,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心主血,汗为心之液,阳为卫气,阴为营血,阴阳平衡,营卫调和,则津液内敛。反之,若阴阳脏腑气血失调,营卫不和,卫阳不固,腠理开阖不利,则汗液外泄。治疗汗证当以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泻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为原则。有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补血养心、滋阴降火、清泄里热、清热化湿、益气回阳固脱等治法。
《黄帝内经·素问》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该患者55岁,停经半年,处于更年期的特殊时期,肾阴肾阳均亏虚,相火妄动则潮热汗出不适。二仙汤出自《妇产科学》。由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具有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见有肾精不足(可见腰酸、膝软、尿频、头晕、目眩、耳鸣、神萎、脉沉细)和相火旺(可见烘热、汗出、五心烦热、烦躁易怒、口干、便艰、失眠多梦、舌红、虚火上炎)。陈老根据二仙汤组方原则,在原方基础上加强补肾阴而泻相火功效,自制二仙汤,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怀牛膝补肾阴,仙茅、淫羊藿温肾阳,知母、黄柏、丹皮泻相火,肉桂引火归元。患者失眠,加用酸枣仁、首乌藤宁心安神,汗出明显,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龙骨、牡蛎敛汗固摄。五味子酸收,滋养肺肾,同时金水相生助养肾阴。患者服用3剂,潮热汗出即明显改善。二诊诉双脚怕冷,加用巴戟天加强壮肾阳作用。三诊患者右侧踝关节怕冷,加用杜仲加强补肾阳,茯苓利湿安神。四诊患者诉潮热汗出不明显,失眠早醒明显,加茯神30g,远志15g,取定志小丸之意,转而治疗患者失眠。陈老善于抓住患者病因、病机,根据辨证灵活处方。同时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对古方加以发挥完善,自成一套理论体系,指导临床疗效神奇。师父的临床思维及学习方法确是我辈努力学习及效仿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