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不寐证1例
高秋莲 李明秀
作者简介:高秋莲,女,医学硕士,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四川 青白江 610300 邮箱:444852908@qq.com
通讯作者:李明秀,女,医学硕士,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四川成都,610000 邮箱:xiuersmile@163.com
摘要:火神派大家吴佩衡先生在前人基础上,将“潜阳丹”、“封髓丹”两方合用,名为“潜阳封髓丹”,从肾水虚寒、相火越位这一病机来温水潜阳[1],治疗虚阳上浮证引起的诸证。陈学忠教授临证时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虚阳上浮引起的不寐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虚阳上浮 不寐证 潜阳封髓丹
病案
患者马XX,男,53岁,2017年12月4日初诊。
主诉:失眠3月余
现病史:3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易醒,约半小时至一小时醒1次,以前半夜为甚,后半夜觉醒次数减少,约1-2次,夜间自觉小腹胀,夜尿频,约3-4次/晚,且有小便无力、淋漓不尽之感,大便调,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心慌、心跳,无头晕、头痛,无尿痛、血尿等不适。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等慢性病病史。院外未经治疗。刻诊:舌略胖大浅齿痕,舌质淡红略暗白苔,脉短小。
诊断:不寐(肾阳亏虚、虚阳上浮)
治法: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安神定志
方药:潜阳封髓丹加减
白附片30g(久煎) 干姜15g 肉桂10g 炙甘草15g
醋龟甲30g 砂仁30g(后下) 黄柏30g 龙骨30g
远志15g 石菖蒲30g 桂枝30g 茯苓30g
3剂 一剂二煎 分三次服。
二诊:2017年12月7日,患者诉睡眠较前好转,前半夜觉醒次数较前减少约2-3次/晚,后半夜基本不醒,夜尿次数较前减少,约1-2次/晚,小便无力感较前有所好转,舌略胖大浅齿痕,脉短小。上方加杜仲20g、巴戟肉20g以温肾壮阳。
三诊:2017年12月11日,患者诉睡眠基本恢复,夜尿约1次/晚,小便无力、淋漓不尽感较前明显缓解,舌略胖浅齿痕,舌质略暗白苔,脉短小,上方加淫羊藿15g温补肾阳,助阳化气。
讨论: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2]。不寐在《内经》中称“不得寐”“目不瞑”,《灵枢·邪客》有云“夫邪气之客入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泽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指出不寐是因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故不能安卧,说明阴阳平衡是睡眠的基础。《类证治裁·不寐》:“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阳主动,阴主静,阳气盛不能入阴则不寐,《医效秘传·不得眠》亦云:“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得眠也。”虽历代医家对不寐的病因有不同的认识,但对不寐的病机总结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该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内经》有云“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虽现在人类平均寿命较前明显提高,但说明年过五十之后,肾的代谢机能开始下降,则可表现为一系列肾虚症征。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分阴阳,且肾阴与肾阳能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虚则失其对尿液的蒸化、固摄,膀胱气化失权,故见夜尿多,约3-4次/晚,伴小便无力、淋漓不尽感,舌略胖大浅齿痕,舌质淡红略暗白苔,脉短小,均属肾阳虚之象。陈老认为该患者前半夜易醒,前半夜乃阴中之阴,阴气尤盛,肾阳亏虚,阴盛于下,格阳于外,阳不入阴,浮越于上,扰动心神,则见不寐,后半夜为阳中之阴,阳气渐生,阴气渐散,格外力减,则阳易入阴,阴阳相交,故患者前半夜不寐较甚而后半夜不寐较轻。选用潜阳封髓丹加减以温补肾阳、潜镇浮阳、养心安神。
潜阳丹见于郑钦安的《医理真传》,用于治疗阳气不足,虚阳上越诸证。郑氏认为“子不知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阴气过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经络虚处便发”[3]。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郑氏认为“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4]。封髓丹原方见于元代《御药院方》,用以“降心火,益肾水”,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郑氏认为“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疼、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面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 [4],其中虚火因肾阳亏虚,阴寒内盛,逼阳上浮、阴阳失和所致,郑氏认为“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己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4]。两方均有归肾纳气之功,后火神派大家吴佩衡先生将两方合用,始为“潜阳封髓丹”,治疗因肾水虚寒、相火越位所致虚阳上浮诸证。
陈老结合患者病情,于方中加肉桂、干姜加强附子补肾阳、引火归原之力。远志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且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神定志之佳品。石菖蒲归心经,开心窍、益心气、安心神,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龙骨有重镇安神之效,加强宁心安神之功。方中桂枝、茯苓取五苓散之力,以助阳化气、健脾利水,助膀胱化气以司小便。
二诊患者睡眠明显好转,辨证准确,仍有尿频,效不更方,上方加用杜仲、巴戟肉加强温补肾阳以助膀胱气化之功。
三诊患者睡眠明显改善,尿频次数明显减少,加用淫羊藿以补肾填精壮阳利小便。
陈老勤求古训,谨守病机,灵活运用经典方药,是基于其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牢固掌握,值得吾等后辈学习。
[1]姚伟;吴荣祖;浅谈潜阳封髓丹在临床上的运用[A];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研讨暨纪念吴佩衡诞辰120周年(1888-2008)论文集[C];2009年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
[3]郑钦安.郑钦安医学三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7
[4] 郑钦安.郑钦安医学三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