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潮热验案
刘莉娟1 陈学忠2
(1.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610031)
1.作者简介:刘莉娟,女,双流区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学生。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965@sina.com。
摘要:陈学忠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暗熟中医经典,中医造诣深厚,善用经方治疗疑难病,以潜阳封髓丹治疗潮热一例,疗效满意。
关键词:潮热;温肾潜阳; 潜阳封髓丹;医案。
潮热是指病人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潮热在临床中可病因多阴虚、阳虚、湿热、血瘀、阳明潮热等。中国古代多数医家认为,午后夜间发热乃阴虚、瘀血之热像。而火神派鼻祖郑钦安指出“午后夜间,正阴盛之时,并非阴虚之候,即有发热,多属阴盛隔阳之外,阳气不得潜藏,阳浮于外,故见身热”。同时认为“旧病与禀赋不足之人,阳气日衰,不能镇纳其阴,阴邪日盛,上浮于外,况午后正阴盛时,阳气欲下潜藏于阴中,而阴盛不纳,逼阳于外,元气升多降少,此皆阴盛之候”。陈学忠老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辩证施治,予以潜阳封髓丹治疗加减治疗潮热、失眠、带下病、头痛、咳嗽、便秘等多种疑难病,疗效确切,现将一潮热验案总结如下:
李某,女,65岁,初诊:2017年11月02日。
患者因“潮热3月”来诊。近3月来,患者出现夜间潮热,伴汗出、口干,口干欲饮温水,少少饮水,伴有夜间睡眠差,心慌,大量脱发,食纳差,大便1日2-3次,量少,成形,夜间小便频,在院外反复治疗,疗效差,患者痛苦不堪。刻诊:夜间潮热、汗出、口干、失眠、心烦、大便次数多,小便频,胖大齿痕舌,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潮热(脾肾阳虚 虚阳外越)
治则:温肾助阳,重镇潜阳
方药:潜阳封髓丹加减主之,方剂如下:
白附片30g 肉桂10g 干姜 15g 砂仁20g(后下)
黄柏30g 龟板30g 炙甘草15g 龙骨30g
牡蛎30g 浮小麦60g 首乌藤30g 五味子12g
3剂,水煎服,每次100ml,一日三次。
2017年11月06日患者二诊,诉潮热汗出减轻,口干明显好转,夜间心悸失眠好转,舌脉如前。在原方基础上加茯神30g,3剂,水煎服,每次100ml,一日三次。
2017年11月09日患者三诊,诉口干潮热出汗基本消失,睡眠有好转,但夜间易醒,大便次数多,一日2-3次,每次量少,成形。舌脉如前。在上方基础上,黄柏减量为20g 龟甲减量为20g 加茯苓30g 炒白术20g 酸枣仁20g 此方治疗,患者潮热盗汗未在发作,大便次数一日一次,睡眠可。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衰少,天癸衰,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患者系老年女性,系七七之后,君相火衰,肾火衰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阳不归阴,出现失眠、心慌。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出现下焦寒水逼迫虚阳上浮之证,虚阳上冲, 逼迫津液外泄则潮热、汗出,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少少饮温水,膀胱气化失司,出现小便频。肾火日衰,火不暖土,脾阳亏虚,不能运化水谷,出现纳差,大便次数多。肾藏精,其华在发,肾气衰,故出现头发大量脱落。本患者虽一再否认有畏寒怕冷等症,但患者舌胖大齿痕,大便次数多,舌质淡,脉细,仍考虑其脾肾阳虚之像。
潜阳封髓丹为由元代许国祯记载的封髓丹与清代郑钦安所创的潜阳丹共同组成。方中由附子、砂仁、龟板、黄柏、炙甘草组成,具有温肾助阳,降逆纳气、收纳温固,交通阴阳之效,后被医家吴佩衡称之为潜阳封髓丹。方中附子大辛大热,大补真阳,以补真火而壮君火,为君药,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具有通阳助阴之力;炙甘草则补益中气,有伏火互根之秘,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砂仁辛温,能纳五脏之气归肾。干姜温肾散寒,肉桂引火归元,交通心肾。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浮小麦敛汗,首乌藤、五味子宁心安神。其后患者潮热、汗出、口干症状明显好转,睡眠欠佳,予以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大便次数多,加茯苓、白术健脾胃。三诊时,患者潮热汗出基本正常,减少黄柏、龟板剂量。
此患者迁移几月的疾病,经短短几天时间,患者的潮热汗出失眠症状能很快缓解,无不看出陈老辩证之准,理论功底深厚,才能取得如此好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