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芍药甘草汤治疗痉证验案一则
眉山市彭山区中医医院 佘滟
摘要: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原方,可治疗多种痉挛性疼痛,陈学忠老师善用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运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痉证,疗效显著。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 痉证 陈学忠
陈学忠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谙熟中医经典,中西汇通,临床中善于把握病机,灵活应用经方,且获效颇殊。笔者有幸跟师陈老,现举陈老运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痉证一例,见陈老善用经方、博采众家之长之一斑。
1. 医案
刘XX,女,58岁,2017年3月22日初诊。
患者因“双小腿抽筋一年”来治,一年来双小腿抽筋频繁,每天均发作1-2次,痉挛时疼痛剧烈,在当地口服钙片、中药等中西医治疗效差,长期伸筋草炖肉服,自觉无明显改善。平素怕冷,患有淋巴瘤3年,化疗治疗1年,现停化疗2年。现症:双小腿抽筋频繁,每天1-2次,胃胀,纳呆,怕冷明显,舌体偏胖舌质暗红苔白,脉细弱。
西医诊断:低钙血症;中医诊断:痉证;辨证:脾虚肝寒;治则:健脾暖肝柔筋;方剂:芍药甘草汤加味。
药物:白芍50g、炙甘草20g、黄芪50g、川牛膝30g、怀牛膝30g、牡蛎30g、砂仁20g、陈皮15g、木瓜30g、鸡血藤50g、附片30g,3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次,每次100ml。
2017年3月27日复诊:抽筋明显好转,服药期间发作3次,疼痛程度减轻,舌质嫩红,怕冷好转,纳差,上方加鸡内金15g、山药30g,3剂继服。
2017年3月30日,服药期间抽搐1次,持续时间短,疼痛轻微,无明显怕冷,继服上方6剂调理,一月后随访患者,患者近一月未发小腿抽搐,现不怕冷,自觉良好。
2.讨论
2.1芍药甘草汤方源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的29条,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于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四两(味酸,微寒) 甘草四两(炙,甘平)右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主治误汗后伤及阴血而出现的脚挛急不伸之证。方中白芍酸苦入厥阴,敛阴和营,《本经》谓其:“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炙甘草甘平入太阴,补脾生津,《本经》谓其:“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二者相伍,酸甘化阴,益气和血,养血通痹,缓急止痛,证治要点在于调和肝脾。本方虽简,但如果辨证准确,随证化裁,临证活用,可治多种痉挛性疼痛,对横纹肌的挛急有镇静解痉的作用,对平滑肌脏器痉挛,如胃肠、胆囊、输尿管、子宫、膀胱及血管痉挛等,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2.2 应用分析
本例患者以双小腿频繁抽筋,疼痛剧烈为主要表现,患者有淋巴瘤病史3年,化疗1年,脾胃功能差,致补钙效果不显。陈老综合患者病史及现症,指出患者现病机为脾虚化源不足,肝阴血虚,寒凝则筋急,故见抽筋频繁,急当健脾暖肝,柔筋止痉。主方选用芍药甘草汤,健脾柔肝,一加黄芪、牛膝、川牛膝、鸡血藤,取清·鲍相璈著《验方新编》中“四神煎”扶正养阴祛邪,活血通利关节之意,黄芪一药重用,味甘性温,为补气圣药,大补脾气。气乃血帅,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正气充足,邪自易除,重用黄芪,用来扶助正气以统领诸药直达病所,蠲痹除滞,祛邪外出;牛膝味苦、酸、性平,益阴壮阳,强健筋骨,祛瘀止瘀,善治膝关节屈伸不利;且引药下行;二加牡蛎、砂仁取“安中饮”调和肝脾,暖胃醒脾平肝之意;三加陈皮、木瓜取《朱氏集验方》卷一“鸡鸣散”脾虚湿浊下注,健脾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意;四加附片取附子甘草汤先后天并补之意。
该医案充分体现陈老对经方病机的精准把握和临证加减灵活变通,也启迪我等谨遵师训: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方能达到临证时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