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验案

日期:2016-07-07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33
  

陈学忠教授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验案

陈明聪1.   陈学忠.2.

1.成都泰三堂同仁济世中医医院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作者简介:陈明聪,男,成都泰三堂同仁济世中医医院,国家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学生。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泰三堂中医医院,国家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摘要:患者 李××,男,74岁,因“心悸半年”就诊。中医诊断:心悸。西医诊断:心律失常。辨证为:气血阴阳虚弱,心脉失养证。治以气血阴阳并补,宁心安神。用炙甘草汤疗效确切。

关键词:炙甘草汤、心律失常、心悸。

陈学忠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时强调辨证施治,善于透过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遣方用药严谨,笔者有幸从师侍诊,收益颇多。其中陈老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心律失常)一案,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XX,男,74岁,因“心悸半年”就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心悸,以早晨、夜间心悸发作明显,曾于天津某三甲医院就诊,作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提示“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未见心脏器质性病变,予稳心颗粒口服,心悸稍有减轻,但症状缓解不明显,仍频发早搏。患者自行停服稳心颗粒,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家医院就诊后,长期口服“倍他乐克、氨氯地平”,并在某知名中医馆服中药30余剂,症状稍有减轻,但不显著。目前患者心悸,以早晨及傍晚心悸症状明显,早搏10余次/分,夜间睡眠差,视物模糊,动则易出汗,下肢乏力,大便正常,夜尿增多(约5/晚),精神欠佳。舌体胖大浅齿印,舌质淡,苔黄腻。脉结代,略沉。

中医诊断:心悸。

辨证:气血阴阳亏虚,心脉失养证。

治则:气血阴阳并补,宁心安神。

方剂:炙甘草汤加减。

处方: 炙甘草15g    桂枝15g    茯神20g    远志15g

       酸枣仁15g    丹参30g    甘松15g    晒参15g

       琥珀()6g    麦冬15g    五味子12g   淫羊藿20g

       生地黄30g    生姜3    大枣30g

用法:4剂,水煎取汁600ml,每次150ml,一日三次,饭后温服。

527日复诊,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早搏次数减少,肢软减轻,心慌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改善,动易出汗及夜间出汗好转,虽然仍有早搏,但自觉心悸症状基本消失。脉沉,脉结代较前明显缓解,舌胖大齿印,苔略黄,以前方为基础调整药物:炙甘草20g  桂枝20g  茯神30g  淫羊藿30g  加浮小麦50g4付服5天。

再诊,早搏次数明显减少,无心慌、心悸,睡眠改善,出汗减轻。效不更方,继续以上方为基础予丸药巩固。

按: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该患者老年肾阴阳亏损,导致气血阴阳不足,故出现上述诸症。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麦冬、五味子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患者苔黄腻,故本方去阿胶之滋腻,沿用原方补脾之品,脾健痰消,腻苔消退。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共以温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等则滋而不腻。患者年老肾虚,予淫羊藿补肾助阳,达心肾相交而脉自平。琥珀镇惊安神、远志安神益智、茯神宁心安神,神宁则脉平,心悸自消。甘松本为理气醒脾、温中开胃、散寒止痛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对心律失常有较好作用,本方中琥珀、甘松合用以行气活血,镇静安神,“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和眠自可,神安则心宁,心悸症状缓解。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患者自汗盗汗,加浮小麦敛汗,汗收阳固,其眠也安。

讨论:陈老抓住患者系老年,长期睡眠质量差,心悸与失眠并见,互为影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结合病史特点,气血阴阳不足,故治以气血阴阳并补,注重养心、宁心,且抓住肾阳虚以淫羊藿补肾助阳以达心肾相交目的,诸法皆在调节心脉失养,困扰患者的痼疾得以缓解,疗效肯定,陈老借鉴现代医学研究,使用甘松用于治疗心悸,不拘泥于古方古籍,肯定现代中医中药作用,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