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薇1 陈学忠2
作者简介:杜薇,女,温江区第二人民医院(和盛镇中心卫生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温江师承班学员 611131 E-mail:522672471@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 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汗证 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营卫不和。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此病病机为老年患者阴阳两虚,阴虚不能敛阳,而至虚阳外浮,阴阳营卫失调。陈老运用自拟二仙汤,针对本病阴阳两虚病因,进行补肾填精,调和阴阳治疗汗证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自拟二仙汤 陈学忠 汗证
医案:患者袁XX,女,63岁,患者反复潮热汗出10余年,每年发1次,最近半月以来又出现潮热汗出、失眠、纳差、大便溏。每晚睡前口服阿普唑仑1片,于2020年11月19日到陈老处就诊。
刻诊:潮热汗出、失眠、纳差、大便溏,舌质淡红,薄白苔,脉沉细。
中医诊断:汗证
证型:肾阴阳两虚,阴阳失调
治法:补肾填精,调和阴阳
方剂:自拟二仙汤加味
酒仙茅10g 淫羊藿10g 生地黄15g 熟地黄15g
山药30g 山萸肉15g 牡丹皮15g 牛膝30g
肉桂3g 知母15g 盐黄柏15g 浮小麦30g
龙骨30g 牡蛎30g 砂仁15 (后下) 炙甘草15
茯苓30g
2剂,煎水温服,每次100ml,每天3次;
二诊2020年11月19日 潮热出汗明显好转,睡眠好转,已能去掉安眠药,大便溏好转,食欲增加,但吃多后胃胀满,舌质淡,薄白苔,脉沉细。陈老考虑患者脾胃虚弱,将上方中生地黄去掉,改知母12g、砂仁10g,加五味子12g,加强敛汗、安神之功效。效不更方 3剂。
讨论:此患者为老年患者,阴阳都虚,阴虚不能敛阳,虚阳外浮,故潮热、出汗、失眠,阳虚不能温煦脾土,故便溏。二仙汤出自《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全方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同用,以适应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炎的复杂症侯,陈老在此基础上加入肉桂补火壮阳、引火归元;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山药健脾补气,牡丹皮清泄肝热,制山萸肉温涩;牛膝滋补肝肾,加龙骨、牡蛎加强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浮小麦、五味子固表止汗、敛汗,全方共凑滋补肝肾,调和阴阳功效。
陈老通过不同辨证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治疗汗证,在临床中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值得我辈学习,更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拥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才能得心应手,传承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