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教授运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汗证案   

日期:2020-11-02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1537

                   罗炽琼1    陈学忠2

作者简介:罗炽琼,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郫县师承班,四川郫县,611730

E-mail775472836@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汗证为临床常见病,部分汗证因查无病因而寻中医治疗,多从益气收敛或滋阴潜敛治之而乏效。本文记录了陈学忠老师灵活运用温阳利水法之代表方"苓桂朮甘汤"节水液代谢而达止汗之效的验案1则。

医案:患者兰某,男,44岁。因“手足出汗数年”就诊。患者近年无明显诱因出现稍动则汗出,以手足出汗为主,自述无明显夜间潮热盗汗及畏寒头昏等症。多处服中药(不详)治疗乏效。于2020925日就诊于陈老门诊处。刻症见:汗多,双手潮润,汗后稍疲乏、微恶风,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胖大,白苔,脉濡。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体格稍壮,无慢性疾病及不良嗜好。

中医诊断:汗证(气化失司、脾虚失运)

治法:通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朮甘汤加减

具体药物如下:      

黄芪100g   桂枝30g   茯苓30g   白术40g  

炙甘草15g  龙骨30g   牡蛎30g

                   共4剂,水煎服。  

20201012日复诊:患者汗出有所减少。前方基础上减去收敛之龙牡,增加黄芪用量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    

黄芪150g    桂枝30g    茯苓30g   白术40g    

炙甘草15g    

            共6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每日三次。

20201019日三诊:手足汗明显好转,现仍有全身出汗少许。 效不更方,上诊处方基础上继续增强益气固表、通阳行水功能。以资巩固疗效。

黄芪100g    桂枝30g    茯苓30g   白术30g    

甘草15g     党参30g

                6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每日三次。 

讨论:此病为自汗。《黄帝内经ž素问ž经脉别论》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统说水液运行正常规律。

     汗为心液、为水液。水饮入胃,由心脾化液成血,诸脏协同运行周身内外充养脏腑筋骨肌肤。适时适量出汗有助沟通营卫、调和阴阳。当内里脾胃运化失常,气机津液误行、四末失主,外兼内伤等因素损及太阳卫分致太阳气分不足,不能充周于腠理,毛窍空疏。稍有所动,卫外水液随气漏行于外,而不行于内,表现为濯濯汗出,手足潮湿。此属脾阳卫阳不足之狭义痰饮。

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以治痰饮之代表方苓桂朮甘汤温阳蠲饮、健脾利水。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辛温通阳,能化膀胱之气,二者相合,以温阳消饮;白术健脾燥湿。三者协同,使失常水饮从卫外化气归营,从内行消以归于常。甘草补土又能制水。此病既水泛于外,虽肾气之发腾,亦由太阳之气化不宣,中土之湿气亦盛。今培其土,土旺自能制水化气,气行又分其水,水分而势孤,便为土所制矣。郑钦安云:“自汗出,其中有素禀阳弱,或多言,或过用心,或稍劳动,而即汗出者,皆在不足之列。”故诊疗过程始终又以参芪等益气之品益气扶正。

此案诊疗过程中,循陈老治疗思路,参舌脉病症,示阳虚症状不明显,故未予温潜的桂枝加附子汤、潜阳封髓丹之属。而另辟蹊径,从水饮代谢调治。首诊以苓桂朮甘汤加黄芪、龙牡温阳健脾利水兼敛涩,有所成效。二诊减去收涩之龙牡,加重黄芪益气化饮后疗效陡增。三诊则守方且加强健脾益气之品以资巩固。     

    陈老师治病辨证求本,遵从经典又不泥于常法,药简效宏,从时间经济方面都对患者极为有益。这根于踏实深厚功底与良好医德,实值得我辈自我反省、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