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文章内容

陈学忠老师运用乌梅丸治疗久泄验案1则

日期:2020-01-27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作者: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阅读:427

肖柯1,陈学忠2

(1.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双流 6102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作者介绍肖柯,女,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室双流区中医医院师承班学员,四川成都双流区610200,邮箱:16126305@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刘某,女,50岁,以“反复大便次数增多1年余”就诊。中医诊断:久泄。辨证属虚实寒热错杂。治以寒热同调,温补兼施。以乌梅丸治之。

关键词:乌梅丸;久泄;医案 

1.病案: 

刘某,女,50岁,201912月16日初诊。

患者以反复大便次数增多1年余”为主诉就诊。患者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4次,大便稀溏,吃饭后易解大便,偶有粘液,腹痛时作,脐周明显,伴有口干不适,无口苦,无腹胀。精神一般,纳可,怕冷,小便可。未做肠镜检查。曾口服中药治疗,大便情况无改善。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来陈老处就诊。

刻下症:神一般,面色晦暗,舌体略胖舌质暗红白黄腻苔脉细弦 

查体:未查及。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久泄(虚实寒热错杂) 

治法:寒热同调,温补兼施。

选方:乌梅丸加味;

   用药:乌梅30g(炒炭)  白附片15g(先煎)肉桂10g  黄连10g  

         砂仁15g(后下)  盐黄柏15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木香15g          炒白术20g      党参30g  

  3  1日1剂,水煎取汁300ml,3次饭后温服

2019年12月19日患者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大便情况明显改善。感叹师父治疗效果神奇,诉服前医中药达二十余剂未达到此疗效。舌体略胖舌质暗红白黄腻苔脉细弦。前方白附片加量至30g,干姜加至20g,3剂。

2019年12月23日患者三诊:患者诉时感腹胀,腹痛不明显。前方炒白术加量至30g,去木香,加陈皮15g,3剂。

2019年12月26日患者四诊:患者诉周末吃酒碗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四次,肛门发烧,服药后现症状已改善,大便次数减少,解2次/天,大便成型,腹痛时作,冒酸不适。前方加木香10g,吴茱萸3g,3剂。

2019年12月31日电话随访患者,自诉大便每天两次,大便成型,余无不适。

讨论:

久泄为病证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泄泻论》。指泄泻日久不愈,或兼见脱肛者。者多以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多见,以虚证为主。治疗当以扶正为主,脾虚者以健脾益气,肾虚者宜温肾固涩,肝旺脾弱以抑肝扶脾,虚实相兼者以补脾祛邪并施,久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分利不宜太过。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本方集干姜、附子、细辛、蜀椒辛温驱寒,温里温下,以黄连、黄柏清在上之热,另以人参、当归补其气血,桂枝降其冲气。妙在主用乌梅渍之苦酒,大酸大敛,一方面有助人参、当归以补虚,一方面有助黄连、黄柏以治泄,并还有以制辛、附、姜、椒的过于辛散。此是治半表半里虚寒证,为里虚寒自下迫、虚热上浮、固脱止利的方剂。

     患者为中年女性,病情长,怕冷。考虑其为虚寒体质。反复大便次数多,每天3-4次,大便不成型,考虑其为脾胃虚寒。患者病久,有口干症状,大便偶有粘液,考虑为患者寒郁化热,阴寒逼阳上浮之表象。综合考虑辨证属虚实寒热错杂。治疗予以寒热同调,温补兼施。选方乌梅丸加味。乌梅炒炭加强收敛涩肠止泻:黄连、盐黄柏清热,针对热象;干姜、附片、肉桂辛温散寒。患者腹痛,考虑为病久气机不畅,加用木香行气止痛。党参补虚,炒白术健脾燥湿止泻。且合干姜、炙甘草有理中之意。患者口干,考虑虚阳上浮,加砂仁合盐黄柏有封髓丹之意。患者四诊时有冒酸症状,加吴茱萸合黄连有左金丸之意。患者患病日久,病情复杂,师父在临床辨证准确,临床用药精到,加减药物用意至深,为我辈学习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