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薇1 陈学忠2
作者简介:杜薇,女,温江区第二人民医院(温江区和盛镇中心卫生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温江师承班学员 611131 副主任中医师 E-mail:522672471@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四川成都,610000 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中医学认为,便秘是人体阴阳气血津液、脏腑功能、饮食情志失调、六淫侵袭的一种临床表现,根据病因病理可分为“实秘和虚秘”。实秘是由于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大肠积热,或过食辛辣厚味,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粪质干燥,排出困难。虚秘是由于气虚阳衰 饥饱失常,劳倦内伤,体质虚弱,均可致大肠传导无力,或便下无力。此病病机为老年患者,久病卧床,劳倦内伤,体质虚弱,气虚津亏,致肠道失润、大肠传导无力。与肺、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陈老运用自拟益气润肠汤,针对本病气虚津亏病因,进行补气健脾行滞,滋阴润肠,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自拟益气润肠汤 便秘 陈学忠
医案:患者杨XX,女,68岁,患者于2020年4月因骨盆骨折后出现大便干结、如羊矢状7个月,每日需服用果导片或麻仁丸帮助解便,停药就干结难解,伴眠差,出汗,于2020年12月10日慕名于陈老处就诊。
刻诊:大便干结难解、如羊矢状7个月,,乏力、纳少、盗汗、眠差、舌质嫩红,薄白苔,脉细弱。
中医诊断:便秘
证型:气虚津亏
治法:健脾益气行滞,滋阴润肠
方剂:自拟益气润肠汤加味
生地黄80g 玄参30g 白芍30g 炙甘草15g
炙升麻15g 黄芪15g 郁李仁30g 白术100g 枳实30g
10剂,每日一剂,煎水温服,每次100ml,每日3次
二诊2020年12月24日 大便干结难解已经明显好转,大便已通畅每日1次,没有羊矢状,盗汗好转,睡眠差(每晚只能睡2-4个小时),手脚心发热,口干,舌质淡红,薄白苔,脉细弱。陈老因病人睡眠不好,有外伤,醒后不易入睡,考虑为气滞血瘀,改用自拟睡眠合剂加味治疗不寐证。
柴胡15g 生地黄80g 枳壳15g 郁金15g
川芎15g 龙骨30g 丹参15g 赤芍15g
牡丹皮15g 肉桂15g 黄连10g 桔梗15g
川牛膝30g
7剂,每日一剂,煎水温服,每次100ml,每日3次
讨论:从脏腑病机辨证而言,历代医家大多认为便秘的主要病位在大肠,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肠道传导功能失司所致,与五脏有紧密联系,如(素问?五脏别论》云:“隗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的开启功能依赖于大肠的传导,而大肠的传导功能又与五脏有关。又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说:“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尤其与肺、脾、胃、肝、肾相关。《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肺热移于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失司而成便秘。
从气血津液病机辨证而言,对年老体弱及病后体虚所致的慢性习惯性或老年性虚症便秘,均可因体质的不同,而出现气虚阳衰、阴亏血少等情况,导致大肠传导无力,或肠道失濡,而致大便秘结。如《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说:“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也。”明确指出津液不足、糟粕内结、水不能行舟是便秘发生的机理。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指出老年便秘的病因病机为“中气不足”和“阴亏血损”。又如《兰室秘藏?大便结燥》曰:“又有年老体虚,津液不足而结燥者。”皆说明气虚而大肠传导无力,或血虚津枯,不能下润大肠皆可使大便艰难,排出不畅。
此患者为老年患者,久病卧床,劳倦内伤,体质虚弱,至中气不足和阴亏血损,肠道失润、大肠传导无力,出现大便干结,排出不畅。与肺、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而至气虚津亏。针对本病病机,陈老以补气健脾行滞、滋阴润肠,自拟益气润肠方,方中生地黄、玄参、白芍滋阴生津;黄芪、炙升麻补中益气;白术、炙甘草健脾助运;郁李仁、枳实润肠通腑。诸药合用,补虚而不壅滞,滋阴而不碍脾,达到补气健脾行滞、滋阴润肠通便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