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老师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泄泻医案一则
(1. 杜丹丹: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德仁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 610000。2. 陈学忠( 通讯作者) :全国名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德仁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传承班指导老 师、四川成都 610000)
作者简介:杜丹丹,女,陈学忠名医工作室医生助理,1697500455 @qq.com。
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临床广泛用于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水饮停聚之证。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陈老用其治疗泄泻取得明显疗效。
键词:苓桂术甘汤 泄泻 陈学忠
正文:
1、病案:
患者,谭xx,男,72岁,2018年6月21日初诊。
主诉:不明原因腹泻2天。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2天,伴有腹部隐痛,四肢水肿2年,在当地县级医院治疗,具体治疗措施不详。刻症见:腹泻2天,大便6-7次/天,水样便和正常便交替出现,解便通畅,腹部隐隐作痛,怕冷,身软、乏力,纳可,眠可小便可,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晃白,舌体适中,舌质淡红 偏瘀暗,苔白,脉缓。
既往史:糖尿病;水肿;贫血。
诊断:泄泻
证型:寒湿困脾证
治法: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
桂枝30g 茯苓100g 炒白术30g 炙甘草15g
干姜30g 党参30g 3剂,水煎,温服。
2018年6月25日,二诊:患者诉药后腹泻明显改善,现大便1次/天,大便不成形,四肢水肿较前也明显减轻,怕冷身软改善,见患者肢肿明显,遂在前方基础上加:黄芪80g 汉防己30g,取防己黄芪汤之意,增强益气利水之功,具体用药如下:
桂枝30g 茯苓100g 炒白术30g 炙甘草15g
干姜30g 党参30g 黄芪80g 汉防己30g.
3剂,水煎,温服。
2、讨论:泄泻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种,急性泄泻以湿盛为主,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再依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兼夹表邪、暑邪、食滞者,又应分别佐以疏表、清暑、消导之剂。慢性泄泻以脾虚为主,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并根据不同证候,分别施以益气健脾升提,温肾健脾,抑肝扶脾之法,久泻不止者,尚宜固涩。本案中患者首诊时腹泻2天,大便次数多,水样便,故考虑急性泄泻,以湿盛为辨证要点。《景岳全书·泄泻》说:“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 遂在治疗中以健脾利湿为主。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茯苓淡渗,逐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白术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初诊时陈老用其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法治疗泄泻,并在此方基础上加党参健脾益气养血,重用干姜,取干姜甘草汤之意,干姜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为中药试剂,主治脾胃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现用于胃脘痛、吐酸、肠鸣腹泄等病。两方合用运脾土,振奋中阳,中阳振复,升发运转,可使清升浊降,从而使得肠胃功能恢复正常。
二诊时,患者泄泻已愈,大便基本恢复正常,水肿、身软有改善,遂在前方基础上加黄芪,汉防己取防己黄芪汤之意,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用在此处可益气祛风,健脾利湿消肿。患者3剂药后腹泻得以治愈,疗效明显。陈老师准确的掌握病因病机,巧用经方,对症下药,取得明显疗效。体现了中医的特色,展现了中医的精华之所在。
参考文献:1:《伤寒论》;
2:《金匮要略》;